博士毕业当高中老师是不是一种浪费?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好 。
很巧啊,这个话题前些天刚刚跟自家老公探讨了一番呢 。因为当时网上有一条新闻,说是成都某个高中招聘了一批新的老师,很多都是清华北大的博士生,引发人们热议 。因为自身在高校工作,所以对此类话题也就比较感兴趣,跟家里人聊起这个话题,大家意见不一,当然正方反方都有理有据的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总结一下吧:
婆婆认为,一个博士毕业生,一方面自己辛辛苦苦寒窗苦读二十几年,毕业后应该投入到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去,献身科研事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博士生不容易,二十几年的投入,也要考虑下投资回报率吧,博士毕业后也该找个收入更高的职业,从经济上回报一下家庭培养他这么多年的付出 。
教育部直属高校有免费师范生政策(现在叫公费师范生),当初是在2006年开始教育部在直属的几所师范大学开始执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学生不仅免除所有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等费用,而且每个月有几百块的生活补助 。要求是这些享受了免费师范生优惠政策的学生,毕业后要到籍贯所在地的县级以下教育单位就业,目的就是要提高全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水平 。从后来的实施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严格执行回到县级以下单位,而是只要回到籍贯省内就可以,省会城市、市级单位都没有限制 。
我想从这个政策当初的推出施行,到现在的高中招聘名校博士,国家和整个社会都是很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水平的 。
我印象中小时候我老家的县城,中小学老师很多都是中专师范毕业,都算是正规学院毕业的了;在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有些老师都没有正规学历,一边务农一边代课;高中相比初中和小学阶段师资力量会好一些 。现在的情况好转很多,基本招聘的都是大学毕业的老师,一方面是国家这些年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成果,一方面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也有所提高 。
再结合我们自己上学那个阶段的切身经历来谈谈吧 。我们读的高中是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在全省也算好的中学 。但是当时(2002年)本科毕业的老师都为数不多,印象中只有一批新进老师是不错的本科院校毕业的,有一位历史老师是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在学校已经是重点培养的新老师了 。当然我不是说年纪大的老师没有正式学历的老师水平就不好,相反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学和应试方面很有一套 。但是在对学生视野的培养和人生方向规划指引方面就不如年轻老师了 。
比如我们高考报志愿的时候,50多岁的班主任老师对于学生填报大学和专业的选择上,并不能给出很好的意见,因为他们自身就没有读过正规的大学,并不了解大学里面的具体情况 。而新进的那些大学毕业的老师,在这方面就可以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很多参考信息,比如大学所在的城市,大学的综合排名,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今后的发展路径等等 。
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和家长能够提供的信息几乎为零,只能依赖学校教育获得这些信息 。很多孩子高考的志愿就是自己随便填报的,选的专业具体以后会学习什么样的课程、会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我都不是很清楚,也没有人指点迷津,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了大学 。那些目标明确,对学校和专业都很有想法的孩子,基本都是家里父母有学历有见识能够给予指点的 。后来从读书和就业情况来看,后者在职业层次、收入水平等方面也确实发展的更好,因为他们更早的确定了努力的方向,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也就更早取得了进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