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植《说疫气》 张皇失措造句子( 二 )


可惜这种错谬观念源远流长 , 此后居然还一直延续着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遐览》里提到过《治百病符》十卷、《厌怪符》十卷等 , 认为借此“可以却鬼辟邪” 。葛洪兼擅医术 , 在其《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第一》竟还认为濒临死境是因为“有鬼神于其间 , 故亦可以符术而获济者” 。甚至到了唐代 ,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禁经》里仍在说:“是以医方千卷 , 未尽其性 , 故有汤药焉 , 有针灸焉 , 有禁咒焉 , 有符印焉 , 有导引焉 。斯之五法 , 皆救急之术也 。”在敦煌出土的一些唐代卷子中 , 还能看到不少用于治疗疾疫的符箓 。
曹植对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却不以为然 , 认为悬挂符箓以求厌胜的行为“亦可笑也” , 并无任何实际效用 。他后来在《辩道论》中对“神仙之书 , 道家之言”同样嗤之以鼻 , 判定“其为虚妄 , 甚矣哉” , 还说“自家王与太子及余兄弟 , 咸以为调笑 , 不信之矣” , 可见曹氏父子在这方面头脑还是极其清醒的 。
曹植最终强调 “此乃阴阳失位 , 寒暑错时 , 是故生疫” , 将这次瘟疫爆发的原因归结为阴阳失调、节序紊乱 , 这其实和传统医学注重燮理阴阳、法天顺时的基本理念一脉相承 。
【读曹植《说疫气》 张皇失措造句子】四百年后隋代巢元方等编撰《诸病源候论》 , 首次将疫疠列为专题予以深入研讨 , 同样认为这类病症“皆由一岁之内 , 节气不和 , 寒暑乖候 , 或有暴风疾雨 , 雾露不散 , 则民多疾疫” , “阴阳受病 , 会同表里 , 须明识患源 , 不得妄攻汤艾”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 , 这些诊断意见显然多有可商之处 , 但也情有可原而不必求全责备 。更值得重视的是曹植通过自己客观冷静的观察和思考 , 昭示着人们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 , 最应该做的就是:摆脱恐惧 , 祛除迷信 , 尊重事实 , 相信医学 。(杨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