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6年级必背古诗 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认真苛刻的日本学者,曾经细致统计过《全唐诗》,根据他们的研究,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计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
世人常惊异于,大唐文化之博大深远,当它以具象的数字,雄赳赳地展现在你我面前时,相信每个人还是会被惊到 。
爱好诗词之人,贪婪地阅读着古代先贤,洋洋洒洒写就的妙手文章 。
悉心钻研的学者,细致地考据,诗人的神来之笔,也能被解剖分割成丝丝缕缕 。
而有口腹之欲的吃货,定然也会好奇,怎样的水土,何等的吃食,能够培养这一众的诗人 。
诸君莫要嘲笑吃货,对文字敏感之人,对美食必然也会敏感,老谈不是要给吃货戴高帽,毕竟诗人中的老饕,的确也不在少数 。
他们对美食的追求,绝不亚于对文字的苛求,甚至为了美食,荒废了功名,付出了生命 。
直至今天,孟浩然写的诗歌,连三岁小孩都会背,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枚极致的吃货 。
特别指出的是,“极致”在这里不是一个形容词,不信您就往下看 。
孟浩然一辈子郁郁不得志,四十多岁的时候,他遇见一生中的贵人,采访使韩朝宗大人 。
如今,韩朝宗的姓名,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想当年,他可是大大的出名,韩大人位高权重,尤其喜欢提拔后进之辈 。
连放荡不羁的李太白,也想与他结交,李白曾经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在那篇散文中,诗人开头就写了两句话: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
韩荆州即是韩超宗本人,他仅比孟浩然年长3岁,却甘愿将其引荐给朝廷 。
韩朝宗与孟浩然约好时间,准备共赴京师 。不料,当日恰好有孟浩然的故友来访,孟浩然便与好友痛饮为乐,以至忘记与韩的约会 。
门人好心提醒:“您与韩公尚有约定 。”
孟浩然斥责门人道:“现在正在饮酒,哪里顾得上其他?” 。最后竟然爽约 。
韩大人本是好好先生,这下也不由得发怒,最后实在没办法,也只能独自上路 。
如果说,正喝的酒酣耳热,情之所至,不能顾及其他,或者还能理解 。
酒醒之后,痛恨自己喝酒误事,才是正常人该有的反应吧 。
孟浩然的举动,与常人不同,《新唐书》中,用五个字描述他的反应:“浩然不悔也” 。
在吃货眼中,眼前的美酒,要比虚幻的前途,更有吸引力 。
孟浩然在他那首《归终南山》中,曾经写道: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诸位看罢孟先生40多岁的这段经历,定然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
究竟是“明主”弃了孟浩然,还是他孟浩然弃了“明主” 。
古人还有诗云:“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名利丢了也便丢了,何足挂齿 。
孟浩然的人生还很长,我们且跟着诗人的脚步慢慢走 。
话说,孟浩然还有个至交好友叫王昌龄,两人是一对欢喜冤家,孟浩然放荡,王昌龄不拘小节,双方在政治上,都郁郁不得志 。
在诗歌上,两人又都是不世出的天才 。
孟浩然是诗星,也就是诗歌中的明星 。有卢延让的诗歌为证:
高据襄阳播盛名,问人人道是诗星 。
王昌龄的名号更加霸气,他是“诗中天子” 。
某年,王昌龄被贬,孟浩然特意为他写了一首诗歌《送王昌龄之岭南》 。诗歌本身颇为诘屈聱牙,今天的读者,朗读的时候,可能略有障碍 。
诗歌中有四句话,颇值得玩味: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
其中,“缟纻[ gǎo zhù ]”指代白色细麻制作的衣服;“槎头”,又被称作查头鳊,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鱼,也是孟浩然的至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