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赏析 苏东坡传摘抄( 二 )


王闰之将她买下,作为丫鬟 。
从那之后,朝云就跟在苏东坡身边 。
谪居黄州时,苏东坡纳朝云为妾,没多久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遁儿 。
苏东坡欢喜非常,还写下一首《洗儿诗》:

我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
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
宦海里沉沉浮浮,苏东坡早已看透官场险恶 。
他不指望孩子博取功名,只愿幼儿健康快乐,一生平安 。
可惜,天不遂人愿,因为生存条件艰苦,遁儿不到一岁就夭折了 。
后来苏东坡被流放到岭南,他只带了朝云,儿子苏过,还有两位老仆 。
在岭南,他俩建放生池,一起访仙问道,苏东坡还在诗文里称赞朝云为“天女维摩” 。
这对老夫少妻相差二十多岁,却是志趣相投的伴侣,追求一样的生活方式 。
岭南偏安一隅,有机会品尝各种热带水果,又有红颜陪伴在侧,苏东坡越发随遇而安,还写诗调侃自己,“明年筑室做惠州人” 。
果然,他在山顶筑白鹤居,又将书斋取名为思无邪斋,把大部分精力用来探寻性灵 。
朝云病逝于惠州后,按照遗愿,苏东坡将她葬在岭南佛塔附近的湖畔,墓旁建有六如亭,亭上撰有一副楹联:
不合时宜 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 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时候,苏东坡自己也已行至暮年,他对着眼前的潇潇暮雨,心中翻涌着幕幕往事,愁如海,思念亦如海 。
当他调弄琴弦,琴声淙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朝云,那个陪他走过风雨人生路、让他最有知己之感的红颜 。
一句“每逢暮雨倍思卿”,既有雁失其侣的感伤,更有诗人对亡妻的深情 。
一场冷冷清清的暮雨,一段情深义重的怀念 。
惠州的雨,记取了苏东坡的儿女情长 。
儋州:苦雨终风也解晴
公元1097年,苏东坡已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他再次被党争浪潮席卷,贬谪至儋州 。
现在的海南,是旅游版图上的天涯海角;那时的儋州,却是偏远的荒蛮之地 。
苏东坡写信告诉友人: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
反正是要啥没啥 。
再艰苦的生存条件,也不能磨灭苏东坡的生活热情 。
他很快融入当地百姓,和众人在椰树下席地而坐,谈天说地 。
元宵之夜,当地老先生邀请他一起出游 。
皓月当空,大家走街串巷,这里瞧瞧,那里逛逛,一路谈笑风生 。
回来时已是三更,家人早已熟睡,他突然对人生得失有所领悟,自个儿放杖大笑 。
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因地制宜搞发明,自创各种美食,还不忘写诗夸赞自己:
“莫将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
谪居儋州期间,在儿子苏过协助下,苏东坡除了完成对《尚书》的注解,编成《东坡志林》,还创作一百多首和陶渊诗,那是他与精神偶像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
不论身处何地,哪怕穷山恶水,诗词书卷始终是一个人的精神避难所 。
公元1101年,苏东坡谪居儋州的第四个年头,宋哲宗病故,朝廷党争掀起新一轮的风云突变 。
风起云涌,载沉载浮,作为被打压的旧党派人士,苏东坡遇赦北归 。
归途中,他回望自己这一生,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颠沛流离 。
竟然还能活着回去,算是老天眷顾吧 。
那是六月的一天,深夜,雨也停了,风也歇了,天上星辰闪烁,苏东坡站在船头,船在夜色笼罩下的海上前行 。
兴奋,激动,叹息,他将心中百感付诸笔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