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诗词文化的巅峰,唐宋时期优秀的诗人词人层出不穷,这其中就有很多我们所熟知的大文豪是少年成才的 。比如写下《长恨歌》的白居易十六岁就写出了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黄庭坚七岁的时候仿佛就看透了人生,写下了“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这种意蕴深沉的诗句 。同样是在宋代,名相寇准也是少年成名,被誉为“神童” 。
寇准,字平仲,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出身书香门第,少年聪明好学,19岁考中甲科进士、殿试得中 。先后任巴东知县、成安知县、殿中丞、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副相)、兵部侍郎、三司使等职 。景德元年(1004年)冬,契丹南下犯宋 。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使宋辽双方订立著名的“澶渊之盟” 。因有功于朝廷,加官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 。1023年,病逝于雷州 。后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 。
相传在寇准七岁那年,寇准父亲带他攀登华山,当登到华山高处极目远眺之时,寇准见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便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尽管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字,但是它却是咏物诗中的一首典范,历来为人所称道,如今更是成为了人人会背的千古名篇 。
除了《咏华山》之外,寇准在二十岁左右写的五言律诗《春日登楼怀古》成就更高,尤其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联,名声更大,流传更广 。这一写景名句,甚至被当时翰林图画院作为考题,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
《春日登楼怀归》
〔宋代〕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寇准进士及第,年仅十九岁,初任知巴东县(今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同样是个环境偏僻的地方 。这首诗就是他在巴东时所作 。
首联“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作者就说自己登上高楼,伸长了脖子,向远处眺望,只见到无尽的春水,涨满了河中 。这一联气势很宏大,给下文发挥情感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古人论诗强调起句要拉得开,压得住,这首诗正做到了这一点 。
颔联“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两句,诗人从平野尽头收回视线,开始细细察看楼前底下别致的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整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 。此联明显化用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两者意境相近,但寇诗中的“孤”字及“尽日”一词,则更强调了其持续时间之长,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写出诗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与凄凉 。
【春日登楼怀归的译文 春日登楼怀归翻译及赏析】颈联“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写抬头见闻 。当诗人将目光移向荒村时,已近黄昏,只见村里冒出了缕缕炊烟 。高楼不远处的一座古寺里,不时传出几声黄莺的啼鸣 。流水、渡船、炊烟、黄莺啼鸣,这一切莫不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色的回忆,唤出了诗人心中对故居的思念,引出尾联 。
尾联“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两句,承接上一联,写出诗人不由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自己的田园家业和亲人……于迷离恍惚中,诗人仿佛已经置身故乡,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舍……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末句则写诗人从对故乡的沉思遐想之中惊觉的情状 。
- 春日朱熹的诗翻译 朱熹的春日诗句
- 关于登楼的古诗 登楼杜甫翻译和赏析
- 春日寻芳小古文翻译及注释 春日寻芳小古文翻译
- 春日朱熹这首诗的主旨 古诗春日的诗意解释
- 春日的古诗的意思 春日的古诗怎么背
- 关于春天的经典古诗 春日的古诗怎么写
- 春日忆李白古诗鉴赏答案 春日忆李白翻译及赏析
- 春季减肥精致计划 全天每刻来享受
- DIY三款春日享“瘦”茶饮
- 适合五月踏春发朋友圈的句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