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的诗意解释全解 望洞庭的诗意解释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
静下来 , 读读诗吧 。
【缘起】
历史上有一次很著名的贬谪事件 , 源自一场不太著名的、失败的变法 。
变法 , 是中唐王叔文组织、刘禹锡 , 柳宗元等人都参与进去的变法革新 。这场变化随着王叔文的上台展开 , 因为保守派得势之后的反攻而结束 。
结束之后 , 便面临着大清洗 。也就是我所说“著名的贬谪事件” 。
领袖王叔文下台不久便逝世 , 刘禹锡与柳宗元 , 则从此开始了为期20年的南荒漫游经历 。
白居易有诗给刘禹锡:“亦知合被才名折 , 二十三年折太多 。”可悲亦可叹 。
但更可悲的是柳宗元 , 于蛮荒之地 , 始终过不去心中那道坎 , 英年早逝 , 没能活着再回京都 。
【望洞庭的诗意解释全解 望洞庭的诗意解释】这几个人的变法举措和经历 , 社会上已经很少有人关心 。但刘禹锡和柳宗元的贬谪经历 , 却因为两人的才名和诗文广为流传 , 在后人心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
这篇文章 , 带大家欣赏刘禹锡被贬谪途中写下的一首诗 。
刘禹锡被贬20年 , 20年间曾经6次经过洞庭湖(这还只是文献中确切记载的次数) 。
6次之中只有1此 , 刘禹锡得见秋天里的洞庭湖 。这是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 , 刘禹锡赴任和州刺史时的事情 。
这首《望洞庭》 , 短短28字 , 自成一篇精彩而生动的旅行日记 。
【诗篇】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诵析】
诗题《望洞庭》 , 全篇内容也紧扣一个“望”字展开 。
起笔两句 , 望眼前湖光水色 , 望天上秋月清风 。
秋月洒下银屑一般的清辉 , 荡漾在夜晚的湖水上 。湖光和月色很合拍的样子 , 两者依托着彼此 , 在人世间、在一个陌生人面前 , 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
如今正是风平浪静 , 苍茫的湖面上竟一丝微风也无 。远远看去 , 平静的湖面像是还没有打磨的铜镜 。
一样的深沉厚重 , 一样的水平安稳 。
这第二句 ,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刘禹锡远望湖中景色模糊不清 , 因此形容湖面为未打磨时候的铜镜 , 照人不清楚 。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 凭各位自己的喜好听取 。
后面两句 , 诗人眼光从天上下来 , 聚焦在湖中君山之上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遥遥望过去 , 洞庭山水皆翠绿色 , 有清心宁气之幽静;再望那湖中君山 , 竟如同白银盘子里的一颗青螺 , 点缀其上 。
关于洞庭湖中的君山 , 最早是读“夏水欲满君山青”知道 , 有刘禹锡这一个“白银盘里一青螺” , 便再不可能忘却了 。
去过江南 , 但没去过洞庭附近 , 一直引以为憾事 , 不知曾经载酒行船的君山 , 今天还在不在呢?
【空青语】
这首《望洞庭》在短短4句之中用到了两处比喻 , 一是将湖面比喻成铜镜;二是把洞庭湖和君山比喻成白银盘与其上青螺 。
两个比喻里面又尤以第二个为精妙 , 充分体现出刘禹锡阔大的胸怀以及丰富的联想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