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赏析 论语乡党篇原文及翻译( 四 )


10.9、【原文】
祭于公 , 不宿肉(1) , 祭肉(2)不出三日 。出三日 , 不食之矣 。
【注释】
(1)不宿肉:不使肉过夜 。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 , 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 。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 , 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 , 不能再过夜了 。超过三天 , 就不能再过夜了 。
(2)祭肉:这是祭祀用的肉 。
【译文】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 , 不能留到第二天 。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 。超过三天 , 就不吃了 。
10.10、【原文】
食不语 , 寝不言 。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 , 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
10.11、【原文】
虽疏食菜羹(1) , 瓜祭(2) , 必齐(3)如也 。
【注释】
(1)菜羹:用菜做成的汤 。
(2)瓜祭:古人在吃饭前 , 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 , 放在食具之间祭祖 。
(3)齐:同斋 。
【译文】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 , 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 , 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
10.12、【原文】
席(1)不正 , 不坐 。
【注释】
(1)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 , 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
【译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 , 不坐 。
10.13、【原文】
乡人饮酒(1) , 杖者(2)出 , 斯出矣 。
【注释】
(1)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 。
(2)杖者:拿拐杖的人 , 指老年人 。
【译文】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 , (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 , 然后自己才出去 。
10.14、【原文】
乡人傩(1) , 朝服而立于阼阶(2) 。
【注释】
(1)傩:音nuó 。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 。
(2)阼阶:阼 , 音zuò , 东面的台阶 。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 , 在这里欢迎客人 。
【译文】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 , 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
10.15、【原文】
问(1)人于他邦 , 再拜而送之(2) 。
【注释】
(1)问:问候 。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 。
(2)再拜而送之:在送别客人时 , 两次拜别 。
【译文】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 , 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
10.16、【原文】
康子馈药 , 拜而受之 。曰:“丘未达 , 不敢尝 。”
【译文】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 , 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 , 说:“我对药性不了解 , 不敢尝 。”
10.17、【原文】
厩焚 。子退朝 , 曰:“伤人乎?”不问马 。
【译文】
马棚失火烧掉了 。孔子退朝回来 , 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
10.18、【原文】
君赐食 , 必正席先尝之 。君赐腥(1) , 必熟而荐(2)之 。君赐生 , 必畜之 。侍食于君 , 君祭 , 先饭 。
【注释】
(1)腥:牛肉 。
(2)荐:供奉 。
【译文】
国君赐给熟食 , 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 。国君赐给生肉 , 一定煮熟了 , 先给祖宗上供 。国君赐给活物 , 一定要饲养起来 。同国君一道吃饭 , 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 , 一定要先尝一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