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指鹿为马: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 。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 。”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 。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
2、叶公好龙: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 , 房屋上也刻着龙 。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 。叶公一见 , 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3、鸡鸣狗盗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 。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 , 才得释放 。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
4、掩耳盗铃:春秋时侯 , 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 , 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钟 。这个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击是有声音的,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见了 。结果在他敲钟的时候,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
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 。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 。
2、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愚公移山、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和围魏救赵等,部分成语介绍如下所示:
1、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 , 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2、揠苗助长,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
3、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
4、掩耳盗铃,指自欺欺人;
5、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
6、毛遂自荐 , 意思是自告奋勇;
7、纸上谈兵,指空谈理论不联系实际情况 ,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8、完璧归赵,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9、负荆请罪,意为主动请求处罚,希望让对方原谅;
10、围魏救赵 , 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
3、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爱问知识人掩耳盗铃:掩:遮盖;盗:偷 。把耳朵捂住偷铃铛 , 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
画蛇添足:意为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借以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4、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至少6个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刻舟求剑、滥竽充数、南辕北辙、惊弓之鸟;对牛弹琴、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好龙、鹬蚌相争;黔驴技穷、东施效颦、杞人忧天、狐假虎威、买椟还珠、画饼充饥;自相矛盾、量体裁衣、杯弓蛇影、螳螂捕蝉、亡羊补牢、人面兽心;无价之宝、曲高和寡、自作聪明、囫囵吞枣、庖丁解牛、起死回生;患得患失、庸人自扰、随声附和、嗟来之食、塞翁失马、痴人说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