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白茶里最好的茶,它为什么好?四个角度为你打开答案 黄竹白毫茶


白毫银针,白茶里最好的茶,它为什么好?四个角度为你打开答案 黄竹白毫茶

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早起来,就被白毫银针刷屏了 。
是的,这位网红,不仅一千多年前在大宋朝是茶界一哥,深受皇帝喜欢 。
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深得上流社会的喜爱和推祟 。
昨晚,它就被当作国礼用茶,在茶艺师的手中,奉给了外国贵宾 。
在央视的镜头里,那杯陈年的白毫银针,汤水稠滑,如琼浆玉液,滑落杯中 。
隔着屏幕,也能闻到它浓郁的芬芳,那是白毫陈化经年之后,在岁月之手的催化下,幻化出来的,无尽的芳华 。
四十多年前,毛爷爷把大红袍作为国礼,送给了美国总统 。
现如今,国家领导人把陈年白毫银针,当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与精致的江南园林一起,介绍给了法国总统 。
大红袍,是我们福建茶 。
白毫银针,也是我们福建茶 。
身为福建的茶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吗?
白毫银针,白茶里最好的茶,它为什么好?四个角度为你打开答案 黄竹白毫茶

文章插图

白毫银针,白茶里最好的茶,它为什么好?四个角度为你打开答案 黄竹白毫茶

文章插图

白毫银针,白茶里最好的茶,它为什么好?四个角度为你打开答案 黄竹白毫茶

文章插图

《2》
回顾白毫银针的发展历程,从兴,到衰,再到兴,一波三折,历时千年,真真,是极为不易的 。
早先,它就是一些散落在山头,林边崖间的野茶树上所采下来的芽头 。
后来,入了宋朝皇帝的眼,被奉为天字第一号名茶 。
在大观茶论里,除了当皇帝不行干别的都很在行的宋徽宗赵佶,写下了他对于白茶的特殊感情: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 。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 。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 。芽英不多,尤难蒸培,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 。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
白茶生于福建,是我们闽茶里的家生品种 。
却令人遗憾地属于野生植物——产量低,年产就几銙(一说是腰带上的小扣,装饼品;一说是茶叶计量单位,近似今天的“泡”、“两”、“斤”) 。
于是,为了迎合皇家的需求,身为北苑皇家御茶园福建茶人开始研究它的种植,研究如何让这些野茶树变为家生茶树——最主要的是,如何量产,如何能让皇帝喝到更多的、依然能保有野生茶品质的家生白茶 。
历时数十载的努力,终于,家生白茶给福建茶农研发出来了 。
宋徽宗一高兴,就把自己的年号赐给了这片土地 。
这般无上的殊荣,实在值得每一个福建茶人,面上生光 。
白毫银针,白茶里最好的茶,它为什么好?四个角度为你打开答案 黄竹白毫茶

文章插图

白毫银针,白茶里最好的茶,它为什么好?四个角度为你打开答案 黄竹白毫茶

文章插图

白毫银针,白茶里最好的茶,它为什么好?四个角度为你打开答案 黄竹白毫茶

文章插图

《3》
后来,宋朝覆灭,蒙古人下江南,明朝建立,朱重八把皇家御茶园,搬到了邻县武夷山 。
老朱怜悯穷苦人,大手一挥,废团茶,兴散茶 。
于是全国各地的民间制茶机构,与官方制茶机构——皇家御茶园一起,放弃了研发了几百年的饼茶的制作,开始研究散茶的工艺 。
这在中国的茶叶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
自此,武夷岩茶兴起,方才有了明朝中期大红袍的横空出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