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②,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③;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④ 。愚者暗于成事⑤,知者见于未萌⑥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⑦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⑧;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 。圣人不易民而教⑨,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⑩,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13);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14)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15)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16)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
①卫鞅:商鞅为卫国人,故称 。下句“恐天下议己”,是说孝公欲从商鞅之言而变法,可是又怕天下议论他,不是说商鞅“恐天下议己” 。②疑:犹豫不定 。③以上二句的意思是说,超出常人的人本来要被世俗非难的 。④敖:通“謷” 。嘲笑 。《商君书》或作“骜”,或作“訾” 。“骜”通“訾” 。“訾”,毁谤 。⑤暗:不清楚,不明白 。⑥知:通“智” 。未萌:未发露、察觉 。⑦虑:事先谋划、创始 。⑧法:效法 。故:指成法 。⑨易民:改变民风民俗 。⑩缘:依照,沿袭 。?王:成王,统一天下 。?五伯:即五霸 。(13)制:被制约 。(14)不肖:不成材,没出息 。(15)器:指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 。(16)多:推重,赞扬 。
令民为什伍①,而相牧司连坐②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③,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④;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⑤,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⑥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⑦,举以为收孥⑧ 。宗室非有军功论⑨,不得为属籍⑩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①什伍:户籍编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 。②牧司:检举,监督 。连坐:一人犯法,其他人连带治罪 。坐,因犯……罪 。③分异:分家另过 。这是为繁殖人口,发展生产 。④率:标准 。⑤僇力:即“戮力” 。尽力,致力于 。⑥复其身:免其本身劳役或赋税 。复,免除 。⑦事末利:从事工商业 。末,非根本,不重要的事物 。古代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 。⑧收孥:拘挚本人妻子,没收为官奴婢 。孥,奴婢 。⑨宗室:此指王族 。⑩属籍:家族的名册,谱牒 。?差次:等级次序 。差,等 。分别等级 。名:占有 。?芬华:比喻显荣 。即显赫荣耀 。
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④,以明不期 。卒下令 。
令行于民期年⑤,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⑥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⑦ 。明日,秦人皆趋令⑧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⑨,尽迁之于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
- 蒙恬列传节选的文言翻译 蒙恬列传原文及翻译
- 管仲列传原文欣赏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 韩非子十大经典语录
- 伍子胥列传原文翻译注释 伍子胥列传原文翻译
- 春申君者文言文阅读 春申君列传原文翻译
- 史记商君列传重点字词翻译 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 看《史记》的《刺客列传》发现荆轲可能是剑术最差的刺客,要不秦始皇就是剑术最高的,大家怎么看?
- 三国杀武将列传攻略刘备宗亲认侄解锁条件 三国杀武将列传攻略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说难原文翻译
- 老子全文及译文赏析 老子全文及译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