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走马荐诸葛”,历史上真的是如此吗?

‘徐庶走马荐诸葛’,纯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演绎的虚构故事 。其渲染徐庶在刘备集团中的重要,以及刘备对徐庶的重视 。都是为整篇演义,烘托神话诸葛亮的天才做铺垫 。
一,据《三国志》记载,徐庶离开刘备投奔曹操时,诸葛亮已经在刘备集团效力 。两人同为刘备集团的成员 。当时,徐庶携母避乱来到荆州,结识了诸葛亮,庞士元,司马徽等,在刘备投奔刘表后,广揽智能志士扩充实力,徐庶看刘备器宇轩昂,仁爱厚道,乃四方之主 。便先诸葛亮投效在刘备麾下,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 。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二,徐庶母亲并非是曹操在攻取荆州之前,有意设计骗取其到许都 。而是曹操在攻取荆州战役中,徐母被难民裹挟,一起被俘后流落许都街头,被徐庶的好友程昱收留 。
三,东汉末年,地方势力崛起,朝廷统治力急剧下降,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各地诸侯相互攻击,抢占地盘 。北方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各地士族大举南迁,荆州就成了他们的避乱天堂 。当时的荆州,将星荟萃文人汇聚,也成为了各割据集团延揽人才的必然之地 。
诸葛亮当时较为年轻,在士族中的名望并不是太高 。但其家族势力较强,且与当时的荆州牧刘表,有缘亲关系 。又有当时名士水镜先生的举荐,才得到了刘备的重视,以及后来的三顾茅庐 。
【“徐庶走马荐诸葛”,历史上真的是如此吗?】当时,名士的举荐会决定一个士子的前途,为了能够得到像水镜先生这样著名人士的举荐,各地士子都千方百计绞尽脑汁,不惜千里迢迢,只求一言平价 。三国中最著名的评价就有,像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诸葛亮庞统的‘卧龙凤雏,得一而足安天下’等 。
四,徐庶投曹,并非曹操强迫,实际上是徐庶得知母亲在许都的消息后,自己自愿前往 。也没有什么与刘备约定,一生誓不为曹操设一谋一策 。后来徐庶在曹操集团中 并未得到重用,更无重大建树 。官拜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得知徐庶在曹魏营中,官职低微,没有得到重用时,曾感慨,‘北方何多士耶’ 。连徐庶这样的人才,都不能得到重用 。感到曹魏人才济济,对蜀国的压力倍增 。
徐庶比诸葛亮还要厉害,神知秒算吧!刘备为走没田过来的 。
答:裴松之认为《魏略》记载,(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裴松之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三国志》中,用意是十分明显的,诸葛亮先去找的刘备!根据当时的天下闻名度,刘备的声望远远地甩诸葛亮N条街!!!因此《魏略》的记载就非常符合逻辑,就是诸葛亮自荐于刘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