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1] 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
目录:第一 始计篇
第二 作战篇
第三 谋攻篇
第四 军形篇
第五 兵势篇
第六 虚实篇
第七 军争篇
第八 九变篇
第九 行军篇
第十 地形篇
第十一 九地篇
第十二 火攻篇
第十三 用间篇
第一 始计篇【原文】: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
【译文】:始计第一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 。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 。
- 倒车雷达怎么使用怎么看路?
- 看了有感触的句子
- 房子风水怎么看 关于房子的风水知识
- 房子风水怎么看 房子真的有风水吗
- 蓝色衣服配什么颜色的裤子好看
- 霸气高冷的短句
- 吴京称最后一次聊《战狼2》:给护照“加字”我没错,你怎么看?
- 免费刷黄钻软件 如何免费刷钻石
- 乙肝报告怎么看
- 经历过唐山地震的人们,大家对宿命论怎么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