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的定义 文言虚词是什么意思( 五 )


(节选自[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五官莫明于目)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咎目之失明)
D.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乌用镜为)
【答案】 B
【解析】 A.于:介词,表比较,比 。B.而:连词 。表转折,却,但是/表因果,因而 。C.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为:句尾语气词,表反问 。
〖参考译文〗
人的脸部五官中没有比眼睛更明亮的 。但是脸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为何认为它是最明亮的呢?眼睛能看到(其他的)物体,却不能看见自己的脸,要借助于镜子才能看见 。镜子的珍贵程度,不及眼睛;但镜子不用求助于眼睛,而眼睛反而要求助于镜子 。然而世人不曾用镜子来帮助眼睛,只是责怪眼睛不明亮 。镜子有什么对不起眼睛的地方呢?有一位客人,只相信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害得我好苦啊,我自己有眼睛,为何要用镜子呢?”时间一长,看到世人所称赞的美人,很少有满意的,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痣,泰然自若地说:“(她们)都没有我美丽 。”旁边的人偷偷地笑他,这个人却始终没有感觉到 。真是可悲啊!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 。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 。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亚父者,范增也(人有道其父字者)
B.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
C.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损年以求早成)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非志所为也)
【答案】 C
【解析】 A.者: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同时表停顿,可不译/表判断,可不译 。B.其:代词,他(的)/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还是,一定 。C.以:连词,表目的,来 。D.所:助词 。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为”和“所”连用,组成“为……所……”的格式,表被动 。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人 。9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时称字而没有称名,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 。12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 。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 。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 。”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