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的定义 文言虚词是什么意思

[典题导学]
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的考查,既以选择题形式单独设题考查,又在断句题和翻译题中考查 。先以近几年浙江卷文言文阅读对虚词考查的常见题型为例,了解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方式 。
题型一辨析选择题
【题型分析】 此类题型是高考中的必考题,分值3分,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 。每道题中一般考查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虚词中的4个,每个选项由选文中的一句话和课本中的一句话组成,这两句话运用了相同的虚词 。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
例1 [2018·浙江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果足以充儒之名乎)B.此其志不在小(于其外则不光)
C.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卒于睢阳) D.为巡船所物色(将犬吠所怪)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做题时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文言语境正确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之:助词 。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B.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C.于:介词 。在/给,引出动作的接受者 。D.所: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助词,和“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动 。
题型二断句题
【题型分析】 在高考中,断句题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一些具有标志意义的虚词是我们快速断句的依据 。如“盖、夫、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则、而”等助词、介词、连词常放在句中 。
例2 [2017·浙江卷]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
阅读文本《上池州李使君书》见本专题学案1[即学即练]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答案】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结合上下语境可知,“仆”“足下”都是人称代词,“仆”作“自知顽滞”的主语,可在“顽滞”后断开;两个“足下”分别作“美”与“教”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而“足下之美”与“足下之教”分别作了“欲成”“既受”的宾语,因此,可在其后断开 。再看标志性虚词的位置,进一步断句,“假使”“亦”常常放在句子的开头,前面应该断开;“之”用在动词“施”后,因为“恳恳”修饰“欲成”作状语,所以“之”作宾语,故在“之”后断开 。
题型三翻译题
【题型分析】 文言虚词是文言翻译重要的采分点之一 。作为采分点的虚词,主要指虚词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在文言翻译中,有实义的虚词一定要译出实义,在句中起结构作用没有实义的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等,不需要翻译 。翻译题还须特别关注与虚词相关的固定结构 。
例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