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绝书白话文翻译 越绝书的原文及翻译

《越绝书》是有关吴越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一部奇书,这部书围绕吴越地区的人、事、物展开,反映了春秋末年吴越两国争霸的史实 。
《越绝书》
《越绝书》的奇,奇在迄今不清楚它的作者、成书年代、卷帙,甚至对其书名含义、文体归属等也存在争议 。就作者而言,有人说它的作者是子贡,有人说是伍子胥,还有人根据析隐语的方式推测出其作者是东汉的袁康、吴平 。其内容及思想内涵庞杂,涉及历史、方志、权谋、兵法、经世致用等多方面,因此对于该书的性质也是众说纷纭,有史书、复仇之书、兵家之书、经世致用之书、地方志甚至小说等多种说法 。
该书文辞奥衍古拙,叙事诡谲雄奇,《四库全书总目》说“其文纵横漫衍,与《吴越春秋》相类,而博丽奥衍则过之” 。其中对于一些奇人奇事的记载,尤其波澜壮阔,扣人心弦 。如《荆平王内传》对伍子胥逃亡及复仇的记载,《外传记宝剑》对宝剑铸造场面及宝剑之神奇的描写,不但开六朝志怪小说的先河,也开启了后世武侠江湖的滥觞 。
伍子胥一夜白头,《东周列国·春秋》剧照
《荆平王内传》记述了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忠臣、伍子胥出逃及复仇的故事 。不论是于斧渔人、击絮女对伍子胥的舍生相救,还是伍子胥的复仇鞭平王墓,都有着快意恩仇的江湖色彩 。后文吴军攻入楚都,于斧渔人之子能成功劝伍子胥退兵,虽说背后有秦出兵伐吴的原因,但仍凸显了报恩色彩 。
忠孝智勇如伍子胥,最终却不免被杀戮的结局,这些基本史实《越绝书》与《史记》《左传》的记载大体上一致,但《越绝书》的叙述更加细致具体,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荆平王内传》的结尾,讲述伍子胥遇害后,被抛尸钱塘江而化身水神,“发愤驰腾,气若奔马,威凌万物,归神大海” 。把伍子胥的风骨融入咆哮奔腾的钱塘大潮,竟是无比的形象恰切,荒诞无稽之言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
吴越地区多江河湖泊 。《计倪内经》说越国“西则迫江,东则薄海”,但先民们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如今的富庶秀美温婉,水也深刻影响着该地区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 。波涛援而起,船失不能救,未知命之所维 。”因此人们敬畏水神,吴越地区的人们至今敬奉着一些护佑舟楫的神仙们,对伍子胥的神化正是这一民间信仰的反映 。
对剑的推崇和信仰也是古代武侠江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传记宝剑》就描写了越国宝剑的神奇:
【越绝书白话文翻译 越绝书的原文及翻译】王取纯钧,薛烛闻之,忽如败 。有顷,惧如悟 。下阶而深惟,简衣而坐望之 。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 。观其釽,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 。
撰者还通过薛烛之口,展现了铸剑场面的壮观:
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炉,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 。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
之后的故事更显示了宝剑的神性与灵性 。吴王阖庐的时候,得到了胜邪、鱼肠、湛卢三剑 。阖庐无道,以无辜的百姓为女儿殉葬,湛卢剑于是“去之如水”,行秦过楚,被楚王收藏起来 。秦王听说楚国有这么神奇的剑,讨要不得就兴师击楚 。晋郑王也来讨要宝剑,为此兴师围楚国都城,三年不退兵 。楚国供给困难,楚王为改变困境,“引泰阿之剑,登城而麾之,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兽欧瞻,江水折扬,晋郑之头毕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