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欧阳公①尝②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 。
丞相正肃吴公③与欧公姻家④,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⑤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有带露花,则房敛⑥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
注释
- 欧阳公:指欧阳修 。
- 尝:曾经 。
- 正肃吴公:指吴育,谥号为“正肃” 。
- 姻家:亲家 。
- 披哆:展开,散开 。
- 敛:收拢 。
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 。为什么知道呢?画中的牡丹花瓣张开,而且花的色泽显得干燥,这是正午时花的样子;猫眼睛里黑色瞳仁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猫的眼睛 。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冠是收拢的而且有光泽 。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是圆的,时间接近中午就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
这就是善于探究、揣摩古人画作的意境 。
文言知识有关时间的名称
在古时,通常来说一天的早中晚,有以下的叫法 。
- 日出时称“旦、早、朝、晨” 。
- 太阳将近日中时称“隅中” 。
- 太阳正中时称“日中、正午、亭午” 。
- 太阳偏西时称“昃(zè)、日昳(dié)” 。
- 日入时称“夕、暮、晚” 。
在西周时期,已经开始使用十二时辰制,一个时辰是今天的两个小时 。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后来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
文化常识千古伯乐欧阳修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当时的文坛领袖 。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胸怀宽广,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竭力推荐,堪称千古伯乐 。
欧阳修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 。“唐宋八大家”之中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是在默默无闻时被他所提携 。
欧阳修发现苏轼的故事,还是一段文坛佳话:
嘉祐二年,欧阳修担任这一年礼部进士考试的主考官 。策论一场,欧阳修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点检试卷官梅尧臣发现有一篇文章特别精彩,就拿给欧阳修看 。
欧阳修读后,眼前一亮,觉得无论文采还是观点,都可以毫无争议地列为第一 。但是欧阳修的弟子曾巩也参加了考试,文章属于谁,不得而知 。欧阳修猜想,这篇文章应该是曾巩所写,担心若把自己的弟子列为第一会遭人闲话,便与梅尧臣商量将其列为第二 。
复试时,欧阳修又看到一篇文章,文采飞扬,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第一名 。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初试、复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两篇文章,均出自苏轼之手 。
后来,欧阳修在给梅尧臣的信中盛赞苏轼,说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出自《与梅圣俞四十六通》) 。
出处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
启发与借鉴吴育通过牡丹形状和颜色,以及猫的瞳仁,准确地指出了画中所描绘的场景是正午时分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正午牡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正午牡丹文言文翻译】
- 牡丹江技师学院贴吧 牡丹江师范学院贴吧校友
- 红牡丹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牡丹花黑白图片 黑色背景牡丹壁纸
- 牡丹亭的白话文全文 牡丹亭原文和翻译
- 老舍为什么写猫这篇文章?
- 会考是什么?啥时候考?考啥?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会考说明是什么
- 洋牡丹花语
- “长春”并不四季如春,“牡丹江”也没有牡丹,为啥“名不副实”?
- 牡丹亭最美诗句 牡丹亭名句解释
- 程序员卖源码赚钱吗 卖源码是什么意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