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定情时都有哪些信物?(13)


诗中提到的就是配有明珠的耳环 , 现而今的耳环更是浪林满足 , 宝石 , 翡翠 , 钻石 , 黄金等等 。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 , 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 , 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 , 左右佩用;……衿缨 , 以适父母舅姑 。”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 , 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 , 以表衷情 。
跳脱是什么呢?就是手镯 , 这个定情信物从古流传至今 , 经久不衰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 , 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 。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
玉 , 在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心目中总是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什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玉石俱焚 , 这些都在说明玉 , 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那么爱情 , 怎么能少了玉?
古人爱玉 , 有“君子无故 , 玉不去身”的古语 。《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 , 向恩情之结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 , 以示人有所属 , 是古人最常用的信物这一 。
其实就是诗里边提到的“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素缕表示纯洁 , 而针谐音同贞 。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 , 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 。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 , 梦为同心结” 。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 , 罗带同心结未成 , 江头潮已平”的词 。
这里对应的是诗里边的“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簪 , 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 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 , 后有遗簪” 。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之句 。
这里对应的就是诗里边的“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 , 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 , 一半赠给对方 , 一半自留 , 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 , 桃叶渡 , 烟柳暗南浦” , 即在表述这种离情 。
如果姑娘将贴身衣物送给一位男子 , 那当真是铁了心要跟着这位男子了 。所以这里的裙就是指自己的贴身衣物 。所以古代女子甚至会将肚兜及抹胸送给自己钟情的男子 。“钗裙”也是千百年来我国普通女性的代称 。
除了这些以外 , 还有梳子 , 头发 , 手绢等其他作为定情信物
红楼梦中 , 多姑娘与贾莲云雨之后 , 把自己的长发剪了一缕给贾莲 。这就是定情之物 , 头发也称“青丝”即“情丝” 。
红楼梦中也有送荷包的 , 汗巾的 。
古人男女之间送头发的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