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夜的潜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全诗句

我们上一篇说了 , 杜甫一生高兴的时候不多 , 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写到诗歌里的更少 , 大部分情况之下他写的是他的艰难生活和家国之忧 , 而他少有的两篇经典的写喜悦之情的诗都写在成都草堂之后 。我们可以这样说 , 在成都的一段时期是杜甫沉淀自我 , 使杜甫成为我们后世所认识的杜甫的重要时期 。
这是个什么样的时期呢 , 杜甫万分孤独 , 一个人逃难般的来到成都 , 整个诗坛 , 岑参已经结束了他的开辟新境界边塞诗坛时期 , 储光羲死于759年 , 王维死于761年 , 李白死于762年 , 下一代诗人孟郊尚在童年 , 韩愈和白居易还没有出生 , 饱经忧患 , 无可奈何来到成都的杜甫在城西浣花溪畔找到一块荒地 , 大概有一亩地大的地方 , 在一棵相传200年的高大的柟树下建起了自己的草堂(很快 , 这棵树就被风雨摧毁掉了) 。不管如何 , 杜甫暂时结束了他十载长安、四年流徙的生活 , 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 。
(现在的杜甫草堂)
需要注意的是 , 这时的杜甫能够安家 , 全靠朋友资助 , 盖草堂的建筑费是他的表弟送来的 , 桃树苗是跟萧实要的 , 竹子是向绵竹的韦续要的 , 桤树是向何邕索取的 , 各种果木是向徐卿索求得来的 , 他还向韦班要松树苗和大邑县的瓷碗……总之 , 这个家 , 是百家共建的 , 还是上面说的 , 不管如何 , 杜甫终于在战乱之余得到了一个安家之所 , 杜甫艰难苦恨的人生终于有了短暂的安定 , 这使他有了快乐的可能尽管这时中原没有恢复 , 关内闹着灾荒 , 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 长安的老百姓大部分穿着纸做的衣服 。
【潜入夜的潜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全诗句】杜甫到了成都之后除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首快诗之外 , 杜甫在成都还写有另一首表达喜悦的诗《春夜喜雨》即写于此时:
(诗意图)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老杜一生只有在成都这段时间生活上有了着落 , 因此 , 在某个短暂的时间段 , 他是陶醉于这种安静的生活的 , 当一场春雨到来 , 他满心喜悦化成了诗句 。这是杜甫笔下最经典的一场雨 , 在诗人眼中 , 这场雨被赋予了情感 , 成了”好“雨 。病困长安的杜甫 , 雨中床前生苔、屋前生鱼的时候他是讨厌雨的;在逃难途中的杜甫 , 陷于泥泞、纵马不前时他肯定是嫌雨的恶毒的;后来被淋得”床头屋漏无干处 , 雨脚如麻未断绝“时 , 他肯定也对雨有十足的厌恶 。但在这一年的春天 , 他种植的树与竹 , 他的蔬菜、庄稼都期待雨水的滋润时 , 春雨恰恰来了 , 这就是真的“好雨”了 。俗话说是“春雨贵如油” , 这一场雨 , 它知道春天时节到了 , 所以来了 。
并不是所有的春雨都是好雨 , 这场雨如何好呢 , 好就好在它是“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潜”、偷偷在夜晚来到 , “润”、滋润万物 , “细” , 不是暴雨 , 就是细细的滋润 , 这些字都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 , 好就好在适时 , 好在“润物” , 好在“细”小 , 好在下得够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