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锅包肉的正宗做法是怎样的,路过的大师说一下,谢谢?( 三 )


一道色香味俱佳的锅包肉就做好了,外脆里嫩,酸甜适口!
肉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食材,在中餐72般烹饪技法中变换出各种不同的美食,而锅包肉就是其中一道传统特色美食 。
说起锅包肉,很多人会说是东北菜,其实锅包肉起源于鲁菜,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其文化底蕴厚,历史悠久,更是北方菜的代表,因此很多北方菜都是由鲁菜起源而来 。
锅包肉虽然起源于鲁菜,但是始于哈尔滨,由于地理原因,哈尔滨的东、北、西都有俄罗斯的边界,因此多有俄罗斯人来往,而俄罗斯人口味偏酸甜口,为了符合俄罗斯胃口,于是将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锅爆肉”,只是外国人发音把“爆”说成“包”,就成了“锅包肉”,慢慢流传开来 。
锅包肉是酸甜口味,主要以糖醋口为主,其做法也多种,除了用白糖和醋,改版后的还会用到番茄酱和橙汁等,现在美食味道为王,如果要说正宗锅包肉,那就是哈尔滨当地最初的做法,肉处理干净沟,挂糊炸制外焦里嫩,然后调好糖醋汁个肉一起炒均匀,锅包肉就完成了 。
通过上面介绍,是不是认为锅包肉很简单,往往简单的菜肴又是失败率较高的菜肴,比如青菜都会炒,但是炒出来清爽不变色,锅香味浓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下面就看看锅包肉有哪些制作技巧 。
①肉的选择
锅包肉讲究的就是外酥里嫩,外酥指糊,里嫩指肉,因此肉的选择很重要 。选肉一般要选用肉质细嫩,不带肉筋的肉,因此可以选用里脊肉或臀尖肉,这两个部位的肉都是纯瘦肉,肉质鲜嫩用来做锅包肉再适合不过 。
②肉的处理
肉选好后,就要开始处理,很多人把肉切好清洗后直接挂糊就油炸,这样并没有排出肉质中的血水,如果制作不好,味道会有所影响 。
锅包肉的肉片要切厚点,不然吃起来口感欠佳,一般要切3mm厚,很多人觉得太厚,其实正宗的就是这个厚度,切好的肉不要马上挂糊,用水浸泡30分钟左右,浸泡出血水,减少腥味异味,然后挤干水分,用少许盐、料酒腌制一会,一是增加底味,二是去腥 。
③调制糊
在调制糊这一步,很多人为了创新,会在糊里加入泡打粉或酵母粉,让锅包肉蓬松饱满,这样做当时漂亮,可是当锅包肉吸收了糖醋汁,就会回软,口感不酥脆 。
其实锅包肉只需要一种粉,就是土豆淀粉,用其他粉效果都没有土豆淀粉好,其特点是粘性足,质地细腻,吸水性差,因此用土豆淀粉炸出来的锅包肉质地酥脆,不易回软 。
④炸制
锅包肉和小酥肉很相似,都是用淀粉挂糊炸制出来的,而且都是质地酥脆,炸的技术方法也是相同的,先初炸,后复炸,5层油温时下入挂糊的肉片初炸,初炸定型,7层油温时复炸,复炸增加酥脆感,但是我会第三次复炸 。
一般炸东西,想要口感酥脆,炸两次就可以了,初炸定型,复炸增加酥脆,但是锅包肉比一般的肉片要厚很多,肉中的水分含量也多,因此我会经过第三次复炸来巩固锅包肉糊的酥脆感,也可以减少肉质中水分使其不易回软,炸出来的肉片琥珀色最佳 。
⑤糖醋汁的调制
糖醋汁是这道菜的“灵魂”,酸甜口味就是靠糖醋调制出来的口味,一般糖和醋的比例是1:1,除了给糖醋,还会加入少许盐,酱油上色,使炒出来的颜色更加亮丽诱人 。
做这道菜很少人加盐,锅包肉最初是焦烧肉条,是咸鲜味,加入食盐一是保持原味上的创新,二是盐可以增加甜度,比如吃的西瓜有点生,可以在西瓜肉中加入适量盐,这样就可以提高西瓜揉的甜度,这种做法是利用烹饪专业知识中的食材对比作用,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味道的调料以适当数量混合一起,而导致其中一种味道变得更加突出,因此有一种说法就是“要想甜,加点盐”,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