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届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什么水平,比例有多低?( 三 )


但最后政审不过关,(1968)一打三反运动我的爷爷被打成叛徒(被诬陷的,直到76年被县统战部平反)那时,我未被录取而灰心丧气,甚至怨爷爷对革命不忠,影响了前途,我牢骚满腹了好长一段时间 。
其实,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是国家的一次大转折,恢复高考制对百废待兴的国家很需要人才,国家对恢复高考后在大学里历炼的人才很看重,都分到国家各个重要领域里工作,不少的学生成了国家的栋梁人才,有不少的成为科学家 。尽管那时录取起点低些,但经过党的培养和大学的学习,成就了不少国家急需的人才 。
就在与我一同参加考试的几位同窗同学,都成为了教授以上的学位,而我未录取都一直在平凡教育干了一辈子,现在退休了与他的相比不知隔了多少层次 。这就是人生道路上平坦与坎坷之分 。
本人就是78级的考生,虽然当时的底子薄,但是我班上的同学几乎是人人努力学习的,举例来说,晚上九点半熄灯,很多同学都点蜡烛学习到很晚,其实也不是想考研,就是觉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大家都勤奋学习 。至于说录取率比例大概是7%吧 。后来毕业后,我班同学当上中学副校长以上的占到约一半 。
在参加高考之前,还要进行预考 。预考通不过,没有资格高考 。预考筛掉近一半,剩下的参加高考,能考上本科、专科的,才一两成,最多三四成,但考上的毕业后都包分配,能端上“铁饭碗” 。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已高中毕业3年,参加工作两年多了 。由于宣布恢复高考到考试,只有一个月多点的时间,连课本都找不全,仓促应试,自然没能考上 。之后,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暇奋发复习,终在1978年遂了心愿 。曾看到资料,这两届参加的考生分别约六百万和八百万,录取率在5%左右,如我所在的县录取率仅有4% 。应该说,除极少数应届毕业生之外,都是拼搏出来的 。同学们年龄悬殊,我班最小的将满16岁,最大的已过32岁;成分复杂,有来自工、农、兵、学等不同背景 。那时校园环境和学习条件简陋,学习生活艰苦单调,但大家都精神振作,刻苦磨砺,比学赶帮,志向就是为中华振兴而读书!学习生活很有规律,以读书为中心,基本是宿舍、教室、自习室、食堂成一线,很少上街消费,唯一的奢侈就是隔几个星期相约同学看场电影,也有请艺术系的同学教跳舞和观看校内文艺晚会 。社会风气和校园风气极好,学校规定在校生不得谈恋爱 。弹指四十年过去,至今回味无穷,觉得是自己人生上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刚恢复高考是一九七七年,那时候我己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劳动了四、五年 。我们村有很多往届高中生也和我一样,参加了高考,其中有很多人已经成婚有了孩子 。

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届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什么水平,比例有多低?

文章插图
那时由于好多年停止了高考制度,上大学上中专釆取推荐保送办法 。恢复高考后,适当地放宽了考生的条件 。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那时考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我所在的考区,每个考场大约有30多人参加考试,有很多人刚发试卷不到20分钟就将试卷交了上去,根本做不了几道题 。能坚持考到最后时刻的剩不了几个人 。
那时的考题很简单,试题中还有汉语加拼音,错别字更正等小学内容,政治题多以当时的时事形势为主题 。可即使简单做对的依然为少数 。我们村共参加考试的有30几人,只考了一位中专生 。我被初选上了但没正式录取 。经过一年的努力自学,一九七八年第二年高考,我和我们村共有六人同时考上了大专及中专,那时候的忻州市还为忻州地区 。后来的后来,先后又有好几位应届生考上了本地区大学与中专 。这些人毕业后,都由组织分配了工作,有的当了教师,有的成为医生护士,有的成为国家行政干部 。目前这些人大多退休,领上了养老金,生活的比较幸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