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尽管孙中山代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这一规定,但民国肇始,传统的惯性力量依旧使然,延用二千余年的农历纪年已经根深蒂固,面对公元纪年法,百姓多有怨言而不满,加之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当时北方还存在以宣统帝溥仪为象征的清政府,因而那时候颁布实行的公历纪年法对元旦新年的新规定,其效果不太理想,老百姓还是等着农历正月初一过“元旦” 。这种情况直到随后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正式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才得以进一步改变 。当时北洋政府为区分农、阳两节并彻底与古代长期使用的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相区别,1914年,经内务总长朱启钤提议( 朱启钤当时向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报告,该报告内容:“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 。”),袁世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除了继续将元旦定义为西历(公历)1月1日外,还正式批准将农历(阴历或夏历)岁首(古代的元旦)立春前后的正月初一正式改称为“春节”,并将“春节”作为全国性节日于1914年开始实施(对朱启钤当时向袁世凯呈上的四时节假报告,袁世凯只批准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自此,夏历岁首称为“春节”,一直延续至今,古代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的“过年”不称“元旦”而才称呼为“春节”了,此“春节”就是如今我们所过的“春节”了 。
这种情况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出现过多次反复,实施效果各地也不一样 。那就是虽然民国时期已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当时只有机关和学校等才放假1天,而民间并不认可,老百姓仍延承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即使在当时的大城市里1月1日也少有欢庆活动,更不要说广大的乡村了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废除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并存局面,完全采用世界各国使用公历纪年法,明确将公历的每年1月1日继续定为元旦【按公历(阳历)计算,俗称阳历年,也就是公历的新年】,而把农历正月初一继续定为“春节”【农历(阴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俗称阴历年】,且两者均为法定节假日,如今我们的元旦和春节作为节假日最终才毫无争议的完全定型而在中国大地扎根了 。
综上所述,古代的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现在的春节)在清代以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称,辛亥革命以后才改称为“春节”的 。中国古代相当长时间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新年,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1月1日的“元旦”新年是不同的,我们现在过得“元旦”新年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后的民国初期出现的,也就是把公历1月1日作为元旦新年和将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发生的事情,从中华民国建立开始,我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才开始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新年的,为与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相区别,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才正式改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称谓为 “春节”称谓的,新中国建立后,继承这一历史遗产,明确将公历1月1日的元旦新年和农历大年初一开始的春节都作为法定节假日推行全国,最终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定型的没有歧义的被普遍接受的元旦和春节 。
文化是历史的灵魂,是国家的软实力 。正是基于春节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公历(阳历)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曾经长期把正月初一称呼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才将元旦定为公历的1月1号,后来又将古代长期实行的农历正月初一由“元旦”改名定位为“春节”,新中国建立后进一步明确实施,元旦和春节两者概念明确都为法定节假日毫无争议】,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这一中国古老的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魔煞星怎么变成战神
- 李佳航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 差不多先生歌词
- 落叶的秋歌词
- 并蒂莲警告的来源和意思
- 先结婚后恋爱剧情
- 高冷霸气的男生名字
- 胃炎的“克星”是它,饭后泡水喝,养胃修复胃黏膜,它是什么?
- 余额宝转出限额吗
- 淘宝如何充值 淘宝充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