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有趣的或者有名的对联晒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对联1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西产煤处煤产西山
对联2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对联3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扔
自上而下看左传,页向右翻
对联4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生烟夕夕多
对联5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真妙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
对联6
妙人兒倪家少女
大小子孙府一人
对联7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为戦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
……
谢邀!
其一:
上联:无情岁月增中减 。
下联:有味诗书苦后甜 。
其二: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其三:
上联:孙行者 。
下联:胡适之 。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须梅(媒) 。
此联有一语双关之妙,谈花说事之乐 。
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短长虫缠绕矮高梁 。
几对矛盾中的统一,有趣,意外,又在情理中,这是早年从老相声里听来的,因为是趣联,所以一直记得,此类趣味对联展现了中国对联的深厚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及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 。
“宽田宽地不如宽厚待人,积金积银不如积德行善 。”
选三幅老对联 。
一、上联:"薯黍稻,豆麦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下联:"礼诗书,易春秋,都是正经,何必动问老子!" 。。出处:袁家谷中状元后,家乡掀起读书热,学生和老师年龄相仿,一外地人出上联讽刺嘲笑,先生对下联反唇相稽 。
二、上联:"李打鲤入洞,李落鲤起" 。下联:风吹蜂扑地,风去蜂飞" 。出处,一人水潭边用李子投向鲤鱼,鲤鱼潜下,李子落底后鱼又浮出,依情景出上联 。后见阵风将蜜蜂吹落地上,又得下联 。
三、上联:"鸡犬过雪桥,印上一路梅花竹叶"下联:"马羊归草厩,留下满地松子核桃 。" 。这是描写农家场景的老对联了 。
我喜欢对联,出门在外,遇到楹联,我总要拍下来,细细揣摩 。现将有趣的对联分享如下:
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

可否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有趣的或者有名的对联晒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文章插图



关于此联,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苏东坡有一次在南方旅游,走累了,来到一座山寺休息讨水喝 。庙中主事的老僧见他衣冠平常,便冷淡地说,坐,又不耐烦地对童子说,茶 。
交谈几句后,老僧见来者谈吐不凡,便把客人引进厢房,客气地说,请坐,又吆喝童子,敬茶 。
当老和尚得知来者是名闻天下的苏学士时,便慌忙把他让到客厅,打躬作揖地说,请上坐,急忙呼喊童子,敬香茶 。苏轼辞别时,老僧请求留下墨宝以做纪念,他的书法,绘画,时人已竞相求购,收藏 。苏轼便挥毫写下这,蕴含深意,妙趣横生的一联 。
我们为什么不能受到重视?先要看看我们能不能给别人带来帮助?苏轼到了寺院,老和尚对他越来约恭敬,不就是因为他说的话,能给别人带来启发,他的墨宝极被人重视吗?当我们有价值的时候,才受人尊重 。
可否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有趣的或者有名的对联晒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文章插图



黑发若知勤学早,白头更觉读书甜 。它由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改造而来 。
这副刻在头发上的对联,现在保存在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 。于一九八七年,由微雕家沈为众所刻 。我们学过《核舟记》,见识了微雕的魅力,而这副对联比核舟上的字迹要小的多,肉眼根本看不到,需要借助二百多倍的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一根头发上,雕刻了两竖行字,并且还有落款,可见微雕家技艺的精湛,高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