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是什么打动了你?

电影都还没有看过呢,不过我说两个电影本身以外的原因,一是陈思成的路人缘太差,不否认他很有才能,所有导致唐人街路人缘被败光 。二是人潮汹涌排片太低,迁怒于唐人街 。李焕英,是唐探3口碑崩塌的受益者 。对于我这种偏爱悬疑剧的人来说你好,李焕英这种类型的片子,没什么吸引力 。不评价了 。
真情感动忍
首先,必须承认,《你好,李焕英》是足够真诚的,导演贾玲曾不止一次在节目中表明:这是一部她把心掏出来的作品,她的真诚,不哗众,不煽情,个别描述母女亲情的笔触也是点到即止,观影过程中并没任何的不适——但它的缺点也正在于此 。
在它主打的母女亲情部分,这部电影几乎做到了满分 。但这个视角本身,却又回避了一些它本应直面的核心问题,导致电影无法更近一步地产生价值 。
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究竟是为电影的故事情节所打动?还是被它一度渲染的情绪所打动?我是看着电影想到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点滴感动?还是被电影里的这对母女感动?或许你要问,电影不就是艺术的产物?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不就为了共情?
这话本身没错,但我想说的是,电影毕竟还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刻薄一点说,我在《你好,李焕英》里感受到了贾玲母女之间的深厚亲情,也看到她所捕捉到的她与母亲之间的点滴生活,但除此以外,没有别的 。
看电影时,我一直沉浸在一种失去母亲以及人生无法重来、你错过就是错过一些遗憾再也无法弥补的残酷事实中,正是因为现实里真的有人“子欲养而亲不待”,因为现实里没有穿越这回事,所以观众的情绪才会被贾玲、被这部电影拿捏得死死的 。
此话不假却只说对一半,电影确实需要创作者用心,但除了真心,电影需要传达一些更现实更具象的东西 。——在我冷静下来时,我曾觉得我这人是不是爱钻牛角尖?在翻看知乎一些网友的回答后,发现很多人跟我的感受是一样的 。
别的不说,这部号称献给母亲的电影,一个最“不可思议”的想要母亲过得开心的梗竟然不是从自己出发,而是想为母亲撮合一桩跟厂长儿子沈光林的婚事??
而且,对厂长的谄媚虚荣,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锅炉工”的鄙视,这让很多那个年代的父辈人在观影时也容易引起不适 。在知乎,我看到不少网友带着自己的父母去看电影,本身是想营造感动,却没想到被自己的父亲吐槽“我以前也是烧锅炉的怎么了?”
还有一个问题:或许我的笑点高,在我观影的前100分钟里,我几乎没笑过,至于豆瓣那个“几分钟一个笑料”更是没见过,要不是口碑好的印象先入为主,我可能无法坚持看这么长时间的一个巨无霸小品 。
当然,豆瓣我给了四星,理由是最后的母女双穿的梗 。但其实,这个梗依然无法圆说前100分钟的单调 。
我是从哪里开始觉得单调的呢?
先带大家回顾下电影:一上来,贾玲拿假的大学文凭骗了妈妈,让她在庆功宴上出丑,就在二人幻想未来的美好生活时,妈妈骑着单车带着贾玲遭遇车祸,阴阳相隔 。然后贾玲穿越回到1981年,偶遇李焕英并且认出了她,为使母亲高兴展开一系列的助攻“抢电视”“组女排”……然后母亲就嫁给了父亲,她认为自己任务完成想穿越回去,意外发现母亲也是穿越来的,接着就是那个令广大网友哭到晕厥的神反转,最后,电影结束 。
——有没有觉得,这两代人穿越之后是完全没有矛盾的?整个篇幅都在讲母女对对方所做的奉献!
试问,在现实生活里,两代人的矛盾是仅凭我把我的心掏出来给你看然后你看到了咱俩的矛盾就能消除的吗?如果是这样,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家庭的纷争,知乎上那些关乎家庭矛盾的爱恨纠葛哪会过万乃至十万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