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哪一部更值得学习阅读?( 二 )


但是,《古文观止》从历史著作中选取的作品,都是历史著作中描写非常生动或者议论生花的散文 。

例如《左传》中选的《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国语》中选的《召公谏厉王止谤》、《敬姜论劳逸》;司马迁的《史记》中选的《报任安书》、《过秦论》、《武帝求茂材异等诏》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色,而且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文名作 。
还有从作家文学作品中选的,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去来辞》等等,还有“唐宋八大家”中的唐宋文学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一直到明代文学家宋濂和他的学生方孝孺等人的文章 。
可以说,《古文观止》既有历史文学的系统性,又有文章类型的多样性,既有文学抒情作品,又有政治议论文章,是青少年最好的文学读物 。
但是,这些文章虽然很生动,却只是历史的片片断断,没有更深厚的历史逻辑性,这就是《古文观止》与博大精深,气势恢宏的《资治通鉴》不一样的地方 。
但是入选《古文观止》之中的文章,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背诵,方便记忆 。所以,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 。或者文学爱好者阅读,因为《古文观止》本来就是历代文学作品聚集的一个散文集,也是给文学爱好者提供的一个文学盛会,在这个盛会上,我们将拥有历史上最杰出的群贤 。
例如,在《古文观止》文选集的作家里面,既有帮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李斯,也有傲慢不羁的陶渊明;既有大家喜爱的大文豪苏轼,也有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古文观止》,也可以说就是结天下最杰出的人杰,青少年有这样一群精神上的朋友,可谓良师益友高朋满座矣 。
当然,这不是说《古文观止》就是青少年阅读古代文学经典的专利,我们喜欢文学的朋友,不论男女老少,都有与《古文观止》结缘为良师益友的可能 。

鲁迅先生说:“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
现代文学大师巴金,回顾一生创作道路时,多次坦诚地说,《古文观止》中的文章实在是终身难忘的启蒙导师 。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调侯,是清朝康熙年间,绍兴府山阴县人 。他与叔叔吴楚材二人都是饱揽儒家经典硕学,可是因为机缘巧合,他们的仕途并不顺利,长期从事乡党私塾教育事业 。
但是这部《古文观止》却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不朽的名声 。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古文观止》正式雕版印刷 。谁知道居然风靡全国,成为继《昭明文选》之后的又一部文选类散文集经典 。
《资治通鉴》我们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历史巨著 。这是一部与《史记》齐名的伟大历史著作 。它的前半部分,可以说是《史记》的浓缩版,因为《资治通鉴》是从“三家分晋”写起的,但是全书却是作者兼主编司马光苦心经营了19年的伟大历史和思想的辉煌成就 。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 。

全书横跨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历史 。但是,司马光却能写得历史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远略近详,很明显的是,司马光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空间里,他把笔墨更多留给了在贤明政治时期图景,例如对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笔墨尤其引人入胜 。
《资治通鉴》的价值不用我们多费口舌 。仅仅是119篇的“臣光曰”的史论小结,就体现了司马光伟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对宋代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就更大了,真正体现出一部借鉴历史经验,治理国家的一面镜子的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