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影响范围也非常广泛,七夕节的习俗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很普及 。而且,七夕节已经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
非常感谢您看到了这里,【艺文杂记】会持续在此领域更新不成熟观点,期待与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关注,并参与讨论 。
我是爱好传统文化的玲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
乞巧节又叫七夕节,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里面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
一说到乞巧节就会想到七仙女,小时候看电视剧,就喜欢看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相传每年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就会相会于天上的鹊桥 。
有古诗这样描述: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乞巧节在汉代就有乞巧习俗,南北朝、妇女穿七孔针 。唐代有长安穿针乞巧的习俗,在这些活动当中,妇女们看向织女乞求技艺,可乞求爱情、福寿等等 。
古代时候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不表达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所以很多姑娘会在这天许下愿望 。
现在大多数人会把他当作一个节日看待、类似于2月14日的情人节,殊不知还有如此多的美好事物向往和习俗 。
大多数地方是穿针乞巧,做小物品比赛
在浙江地区还有乞巧的习俗 。还有山东地区有陈列瓜果乞巧 。在陕西关中地区有耍七姑娘的习俗 。就是摆上糕点、花馍、鲜果等,争相向“七姑娘”叩拜等等 。如今陕西农村还有穿七孔针的风俗 。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我国是其发源地,现已影响到日本、朝鲜、越南等许多汉字文化圈国家 。乞巧节,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姑娘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 。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区各有不同 。穿针引线,小物品竞巧是最常见的乞巧方式 。现在的七夕节已经被包装成了“中国的情人节”,那么七夕节是不是情人节呢?七夕节的由来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重新介绍一下七夕节的相关知识 。

文章插图
一、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 。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 。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
- 过期美元怎么办
- 属鸡的人是不是很小气?
- 为何立夏后的节气,称小满?
- 有没有什么补水美白好用的护肤品?
- 常年在外打工、母亲节将至想送写特别的礼物给她!送什么好呢?
- 伤感无奈的爱情语录 慢慢放弃一个人的句子
- 有关冬日阳光的唯美心语 描写太阳的优美句子
- 感谢父母无私奉献的满满爱意 来自于父母的爱说说
- 定格美好瞬间的优美短句 关于照片的唯美句子
- 暗示自己消失的说说 表达自己想消失的句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