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清明节是按农历来定,为什么每年总是阳历的4月4号或5号呢?( 二 )


ps,我怀疑,中国古人是最早发现阴阳结合的
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承了几千年,现在每年都是4月5日前后 。为什么清明节用西方的历法——公历或阳历,而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采用的是中国的农历或阴历? 。
这里我们先要弄清楚几个概念:
阴历:在古代,是“月亮历法”,简称“月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的的现象,形成的历法 。(月球公转一周是27天多一点)
阳历:是“太阳历法”,简称“日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现象,形成的历法 。现行的公元纪年法就属于阳历,也称作公历 。(地球公转一周是365天多一点)
农历:是阴历与阳历的结合,是一种“阴阳历”,不能等同于阴历 。在农历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了,它指导着农耕社会的农民耕作和劳动,给我们的祖先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但是古代人并没有现代的先进仪器,他们最初是根据夏至和冬至的白天最长和最短来把一年分成了两部分,再根据春分和秋分白天和晚上时间相同分成四部分,逐渐把一年分成了二十四份,每一份都占据黄经(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0度)的15度 。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公转的现象划分的,也就是说按照阳历划分的 。
清明节虽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是它同时是“农历”中的节气,虽然在“农历”中没有固定的日子,但是节气是按照阳历划分的,所以,按照中国现在采用的公历,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 。而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不是节气,不是按照阳历计算的,是按照农历计算的 。
二十四节气都不是按照农历来的 。
农历是月亮历,依据月亮运行规律定的历法 。所以,每个农历十五一定是圆月 。
公历是太阳历,依据太阳的运转规律定的历法 。所以,公历每年固定是365天或者366天,这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 。
而二十四节气,只是单纯的,把一年平均分成二十四份 。因为一年这个单位是按太阳运行规律来的,所以,二十四节气跟太阳历更接近,而不是月亮历 。
因为“农历”出现在“阳历”前11世纪,农历是古代的阳历,农历与阳历是同步,农历节气与阳历上下差一、两天是因为阳历有“闰年”,每四年2月有29天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也是阳历 。
“节气”并不是按“农历”来确定的,相反,“农历”是按照“节气”来定的 。
节气是地球黄道轨道平分成24份后的结果,看到“黄道”这个词就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和公历几乎完全同步的系统,因此每个节气在公历上的日期都是特定的那两三天 。
农历虽然是阴阳合历,但是它的主体是阴历,阴历里每个月平均29.5天,这样一来12个月则是354天,和1年的365.2422天差了很多,如果任由阴历运行下去,很快就会出现偏移 。而“节气”就相当于“农历”的标尺,一旦农历的运行偏离了标尺,就通过置闰将农历拉回标尺 。
具体来说,节气分类两类——“节令”和“中气”,从“立春”来时算起,序号为单数的叫节令,序号为双数的叫中气 。农历的每一个月都必须有一个“中气”,如果没有,那就将这个月作为上一个月的闰月 。
举例来说,2017年大暑的准确时间是北京时间7月22日23:15:18,农历六月二十九,下一个中气处暑则是在31天后的8月23日,这期间的一个月没有中气,因此这个月设置为闰六月,而不是七月 。
“节气”是“农历”的一部分,但是它可以脱离农历而存在 。“农历”要是脱离了“节气”,那就成了纯阴历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