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三 )


茶鍑没有嘴,煮好茶之后,需要使用茶勺把茶舀出来,而茶铛本身有一流嘴,煮好茶之后,可以直接经由流嘴把茶倒出来 。

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文章插图
碎茶和碾茶
无论煮茶还是煎茶,用的都是制好的饼茶 。这种饼茶在饮用之前,要先用火炙烤,晾凉以后,把茶饼研磨成茶末 。
讲究的话,还要经由茶罗把茶末再细细罗一遍,变成茶粉,再投入煮茶器中煮饮 。
唐代的饼茶有圆形,也有长方形 。而茶碾的碾轮为圆形,碾槽为长方形 。因此,唐宋诗人常以其象形,将二者合称为“圭壁” 。
唐诗中“圭壁相压叠,积芳莫能加”,描绘的就是把饼茶碾成末的过程中,散发出茶香的场景 。

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文章插图
唐 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
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文章插图
唐 白釉印花茶碾
到了晚唐,圆形饼茶又被称为团茶 。可以看成是后来宋代兴盛的团茶的先行 。
专供北宋宫廷的龙凤团茶,是在精制好的团茶表面加印龙凤图案,价值极其珍贵 。
欧阳修在朝廷里做官做了二十年,才被皇帝赏赐一饼,还是四个人分 。

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文章插图
大凤团及小龙图茶图

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文章插图

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文章插图
传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卷(局部)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茶制和茶风,又发展出了自己的变化 。其中,和唐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宋代发展出了“点茶” 。
同样是喝碾好的茶末,在“打茶”(搅拌茶末)这一步,唐代的喝法是把茶末投入到烧着水的茶鍑中,在茶鍑里搅拌,再把搅好的茶舀入茶碗 。
到了宋代,变成直接在茶碗里搅拌——茶末不是投入茶鍑中,而是事先放在茶碗内,向茶碗内注入沸水,再使用茶匙或茶筅在碗内搅拌,最终成为一碗待饮用的茶 。

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文章插图
这种喝茶法称之为“点茶”,“点”,就是注水的意思 。
因此,从茶器上看,唐代的茶碗多为宽口,约15公分,碗身较浅,因为是从茶鍑里面把搅拌好的茶直接舀过来 。
可是到了宋代,茶碗的高度就升高了,因为是在茶碗里打茶,要防止茶汤在搅拌的过程中溢出来 。

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文章插图
左为宋代茶碗,右为唐代茶碗
正是因为有了“点茶”法,在此基础上,北宋中期以后兴起了“斗茶” 。
“斗茶”斗的主要就是点茶时“点”的水平 。
就像我们今人打鸡蛋一样,用力击打蛋液,会在蛋液表面形成一层泡沫 。“点茶”的时候,用力击拂茶汤,同样会在茶汤表面形成一层茶沫,宋人称之为“汤花” 。
击拂茶汤的时机、力度和手法,都会影响这层汤花的形状和密度 。

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文章插图
京都建仁寺“四头茶会”上的点茶
斗茶时,有一个标准叫做“咬盏”,指的是茶沫汤花在茶汤表面形成均匀一层,覆盖整碗茶汤,和碗壁不分离 。
如果汤花不能覆盖盏面,现出茶汤,斗茶便落了下乘,宋人称之为“云脚散”、“水脚散” 。
苏东坡曾经写诗道,“水脚一线争谁先”,描绘的就是斗茶的场景,看谁的茶末汤花“咬盏”的时间长,能坚持更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