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左为咬盏,右为“云脚散”、“水脚散”
北宋时期,“斗茶”曾经风行一时,成为一项人人热衷的狂热赛事 。范仲淹写了一首《斗茶歌》,脍炙人口,里面讲到,斗茶斗胜者,可“赢得珠玑满斗归” 。
“斗茶”的盛行,也影响了人们对茶碗的审美 。
陆羽《茶经》里面讲到,青瓷类冰,白瓷类雪,是所谓“冰瓷雪碗” 。在宋代,平时喝茶时,仍然沿继唐代,使用“冰瓷雪碗” 。
然而,斗茶的时候,讲究茶色以白为贵,所以要使用黑釉茶碗,因为深色的釉色能够充分地衬托茶色 。

文章插图
北宋 建窑黑釉兔毫茶盏

文章插图
宋 建窑黑釉鹧鸪纹茶盏
因此,黑釉茶碗——也就是日本人说的天目茶碗——在宋代大大流行起来 。
其中,建窑紫盏又最受推崇,并发展出一套讲究“兔毫”、“鹧鸪”、油滴、曜变的体系 。

文章插图
宋 建窑黑釉窑变(曜变)斑纹茶盏

文章插图
宋 建窑黑釉鹧鸪(油滴)斑纹茶碗
这种审美偏好以及宋代的“点茶”法,后来流传到日本,极大地影响了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
可以说,日本的末(抹)茶道和煎茶道,继承的正是唐宋时期的饮茶传统 。

文章插图
日本明治时代 煎茶提篮茶器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明·仇英《东林图》局部,描绘了明代文人品茶场景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因团茶的制作工序劳民伤财、耗费奢靡,下令废团茶,改喝叶茶(散茶) 。
这是我们茶文化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改变 。从此之后,中国人喝茶的方法,就从唐宋以来的打茶、末茶,改为了泡茶,延续至今,已500多年 。

文章插图
明永乐 甜白茶钟

文章插图
明嘉靖 白釉暗龙花茶钟
喝饼茶、团茶时必不可少的器具——茶臼、茶碾、茶磨、茶罗、茶筅、茶勺等等——都消失不见了 。
茶碗的尺寸也开始变小,明、清的时候,喝茶用的茶碗口径是12公分,茶钟口径是10公分 。
因为不再需要打茶,为呈现茶沫汤花效果的黑釉茶盏也不流行了 。
明代新兴的泡茶器皿是宜兴紫砂或者朱泥茶壶,以及白瓷茶钟(茶杯) 。这种壶、杯的基本搭配组合,一直沿用至今 。

文章插图
明 宜兴紫砂梨皮壶
因为泡茶法是直接把茶叶投入茶壶,用沸水冲泡,那么茶壶的材质、大小、好坏,都会影响茶味 。
因此明人特别讲究茶壶,认为紫砂壶最好,“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
喝茶的茶杯则讲求用白瓷,因为白瓷能看茶色 。
明代绘画上面画的茶器,大部分都是白瓷茶杯,也有不少是青花或者五彩,但是内壁大多是白瓷,就是这个道理 。
- 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 请问怎么样能在抖音上迅速涨粉丝?
- 世界杯“欧洲中国队”英格兰强势晋级8强,英格兰为什么这么强?有没有夺冠可能?
- 星际争霸地图 星际争霸1富矿地图包
- 婚姻怎么样才算是走到了尽头?
- 1个集团军有多少兵力
- 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3:0完胜美国队,现在为止7战全胜,本次世界杯是否有机会全胜?
- 穿高领毛衣怎么样围围巾?
- 中国男篮集训名单争议多,杜锋为何如此选人?
- 我有一枚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四十年1元纪念币,值多少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