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琵琶行全文原文及译文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是唐中后期,藩镇割据,虽然暂时处于平静状态,但是,暗流涌动,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
811年,白居易母亲去世,年五十七,白居易回到老家渭北下邽丁忧,守孝三年 。
【高中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琵琶行全文原文及译文】814年,丁忧结束,白居易回到长安,任太子官署的官员 。
唐宪宗并不喜欢他,加之以前他任言官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对他群起而攻之,于是,816年,白居易被踢出京城核心圈子,被贬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任江州司马 。这一年,白居易四十四岁 。
虽然是被贬,但是,一州的司马,权力不小,俸禄还是不错的,因此,一时之间,白氏的亲属们,纷纷投奔白居易,江州竟成了白氏家族汇聚之地 。
首先,他的大哥白幼文,原为浮梁县(今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主簿,已经罢官,在故居符离县(今安徽省宿州市符离集)居住,赋闲,这一年已经六十余岁,带着儿子,前来投奔,希望白居易能提携自己儿子,以后儿子能有个好前程 。
白居易在其他各地的孤幼堂弟姐妹侄子六七人,也纷纷前来投奔 。
白居易给京城朋友写信《答户部崔侍郎书》,信中写道:“前月中,长兄从宿州来,有孤幼弟侄六七人皆自远至 。日有粝食,岁有粗衣 。饥寒获同,骨肉相保 。”
817年,长兄白幼文去世,归葬老家关中渭北下邽 。
818年,弟白行简,离开东川幕府,也来投奔白居易 。
此时,全家只有白居易为官,有俸禄,因此,家族人等,纷纷来投,好在唐帝国实行厚禄政策,官员待遇还算不错,因此,白居易养活这一大家子,还是没问题的 。在农业社会,官员的俸禄,还是管用,最起码饿不着 。
一夜晚间,白居易送朋友离开江州,到了江边,下了马,上了船,正在饮酒叙谈送别,忽闻江上传来一阵琵琶声,颇为动听,顿时,白居易忘了下船,朋友也忘了出发,如此荒凉偏僻的江州,何来这么优雅动听的琵琶乐声?他们很好奇,于是便把船划过去,靠近琵琶声响那条船,询问谁是弹得如此一手好琵琶的好手,并且,添酒回灯重开宴,那弹琵琶的乐者,千呼万唤始出来,原来是一位半老徐娘 。
她施展了高超的技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琵琶行》
弹罢之后,双方交谈,原来双方都是来自京城长安的,他乡遇故知,顿时倍感亲切,琵琶女放下了心防,开始畅谈心声,她是京城长安人氏,家在虾蟆陵下住 。此地现在还在,就在今西安和平门外一带 。
她十三岁时,琵琶已经学成,并且才华出众,非常出色,名列教坊第一部,名声大噪,五陵年少争相捧场,每次演罢一场,捧场的绸缎不计其数 。
五陵之称,来源于西汉,那时,皇帝去世,则围绕其陵墓,迁去权贵富豪之家,加以拱卫陪伴,建成大城,西汉有五座大城最为著名,规模皆与长安城相当,称为五陵 。
这五座大城,分别是:汉高祖长陵县城,汉惠帝安陵县城,汉景帝阳陵县城,汉武帝茂陵县城、汉昭帝平陵县城,围绕着首都长安县城 。
六大城,皆为人口二十余万,在当时都是繁华大都市 。
都城长安有皇家,而五陵各城则是位于长安外围的富人区 。五陵的权贵和富豪,称为“五陵豪杰”,而“五陵年少”,则是官二代、富二代、官宦子弟、富家子弟的意思 。
“五陵豪杰”、“五陵年少”之称,一直延续到唐时期,而唐末五代之后,关中破败,形势发生剧变,沧海桑田,因此,明唐伯虎有诗云: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