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吃过苦的人,是生活上节约的人”,你认为呢?( 二 )


真正有品位的人 , 是内在的朴实无华 , 把节约不仅过成一种生活方式 , 还当作“传家宝”流传下来 。
因为 ,  生活的“苦”教会了我们很多 。懂得“积累”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积累 , 是一种物质财富 , 更是精神财富 , 或被称之为节约 , 还有人理解为“抠门” 。
过去雷锋时代 , “节约”不是吃苦、更不是“抠门”的代名词 , 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光 。因为从毛泽东主席以身作则的节约生活中 , 我们看清楚了什么才是美丽生活的真谛 。那时候 , 全民节约都深感是内心的自豪 , 处处体验着“勤俭节约”所散发、带给自己甜蜜幸福的味道 。
相比现在有的年轻人 , 通过这次“疫情”就看得出来 , 在居家“防疫”的短暂日子里 , 就为“生活费”都没了着落而发愁、叫苦连天 , 开始把眼光转向朋友的“口袋” , 茫然明天不知道什么能填饱肚子 , 透支了不能再透支的无数个今天和明天的日子 。只是暂时的不上班 , 就开始感叹房贷车贷无法还上 , 真不知道这种境况该不该同情 。
有人说 , 这次“疫情”期间 , 就考验了一个人对“如何节约生活成本”的理解 , 其实就是消费观念的正确与否 。有人感叹有一天当战争来临 , 又不知道何时结束的时候 , 这样的人其生存也许还真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要精打细算的 , 勤俭节约是生活的细水长流 , 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所以 , 这句话告诉你:透支今天的生活、透支未来的日子 , 就会被突然来临的“苦难”所惩罚 。
大灾大难面前 , 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 , 那些没有钱还一味追求所谓“精致”生活的人 , 是否该好好想一想 , 何为吃苦 , 为何吃苦?为何节约 , 何为节约?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老一辈人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勤俭节约优良品质 , 年轻人真的应该从中好好学一学 。不要把眼睛盯着豪车豪房 , 名牌手表包包 , 在真正的“苦难”面前 , 这些东西往往一文不值;不要把心思花在如何贷款、信用卡透支以及民间借贷、花呗等资金来源的研究上 , 多积累人生经验、积累生活的给予、积累一种勤俭节约的精神 , 不忘初心 , 才会更好更独立的应对人生的各种挫折与苦难 。
吃苦是人生的必然 , 也必须的 。没有不苦的人生 , 在苦里沉沦 , 还是崛起;在苦里萎靡 , 还是勇毅 。
没有不病的痛苦 , 没有不吃药的苦而痊愈 。没有不摔跤的粗心 , 没有不苦的谨慎 。
站在今天 , 昨天的昨天千辛万苦 , 踉踉跄跄或昂首阔步挺过来了 , 庆幸也自豪 。明天的明天不可预知的艰难困苦 , 也有勇气闯下去 , 匍匐或站立的姿态、伤痕或放弃的肉体 , 坦然面对 。
“先苦后甜”是真理 , 也只在收获理想果实的仰天长啸 。理想无止境 , 有春的缤纷和秋的硕果 , 有夏的碧绿和冬的寒梅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挣扎和期望 。
苦里有甜 , 像炎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色 。苦的汗水里流淌着幸福的歌谣:子女唱给父母听的 , 父母哼给子女听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