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强烈的气息有啥用,dnf绿气息是什么( 三 )


北宋 李安忠《晴春蝶戏图》
对比来看 , 北宋李安忠所绘《晴春戏蝶图》设色扇面 , 凤蝶体态雍容华丽 , 粉蝶娇小素净 , 各色蛱蝶十余只 , 还有一只胡蜂 , 在明媚的春光下 , 或平展双翼 , 或振翅飞舞 , 俏丽的花团正在绽放 , 形象生动 , 体现出“蝶戏”之主题 。 对幅有乾隆御诗一首:“蝡肖翘高复低 , 春园风物已昌兮 。 宣和画院曾经试 , 何未明拈逐马蹄 。 ”这件题词称得上是精品 , 笔画不再臃软肥滞 , 有了力度 , 有了韵致 , 非赵孟頫笔意 , 而以颜、米为主 。
元 王渊 《海棠图》
元王渊《海棠图》或有人疑为非海棠 , 因为形似插花 , 然左上角有题字“忆在江南看海棠 , 千桃万杏不成妆” , 确信无疑 。 画心四周布满文人题诗 , 可见推许之意 。 海棠花纯用浓淡水墨渲染 , 墨分五彩 , 虽不用红绿色彩 , 却能画出春日花枝盎然之趣 , 技法高超 , 格调高妙 。 王渊对墨花墨禽的贡献在于 , 用水墨替代了色彩 , 把黄筌画派的五彩斑斓一变为清纯的墨色 , 先勾勒而后皴染水墨 , 浓淡深浅 , 极见韵致 。
清人笔下的海棠花 , 更是美美与共 。
清 恽寿平《海棠花》
恽寿平《海棠花》从色彩的运用来说 , 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法 , 更主要是展示了一种美学价值 , 带有极其浪漫的味道 , 特别是淡红和粉白的对比 , 意蕴别致 , 所谓“不难于绰约妖冶可怜之态 , 而难于矫拔有挺立意” 。 从叶面和叶背对比 , 以及叶片翻转角度来看 , 画家对花草的形神掌握和表现手法极其高超 , 清王概《芥子园画传》有评:“花枝欲动 , 其势在叶 , 娇红掩映 , 重绿交加 , 如婢拥夫人 , 夫人所之 , 婢必先起 。 夫纸上之花何能使之摇动 , 唯以叶助其带露迎风之势 , 则花如飞燕 , 自飘飘欲飞矣 。 ”
清 华嵒《海棠弄春图》
读华喦《海棠弄春图》 , 一个“弄”字格外传神!海棠花开之际 , 一只绶带鸟落在枝干上凝视鲜花 , 两只春雀上下翻飞 , 仿佛倾听着绶带鸟的鸣叫 。 墨竹从假山石后探出几片枝叶 , 明丽中透露出雅致 。 华喦作画 , 极为重视格调的经营 , 本质是典型的文人审美 。 白色海棠、淡青叶片 , 搭配着绿色羽毛的绶带鸟 , 通过冷暖色系的反差 , 让鸟儿显得愈加灵动 , 进而反衬出海棠的娇美 。 海棠一枝 , 凌空横斜 , 枯枝、墨竹、怪石和鸟雀的组合 , 呈现出动静对比 , 预示着人世间的冷暖悲喜 。
清 居廉《海棠蜂鸟图》
居廉是晚清承先启后的广东画坛一代宗师 , 堪称“岭南画派”的先声 。 《海棠蜂鸟图》注重将传统画法与现代画法相结合 , 上追陈道复 , 用撞水、撞粉的方法 , 以意挥洒而又笔致严整 , 善以敷色用粉 , 画面妍秀明丽 , 生动逼真 , 富有诗意 。
中国地域广大 , 梨花的花期会从三月持续到五月 , 所以有“梨花风起正清明”的诗句 , 梨花最初的绽开 , 则是在春分时节 。 历代画家笔下 , 颇多见关于梨花的精彩之作 。
南宋 (传) 马远《梨花山鸟图》
明 陆治《梨花双燕图》
近代 陈师曾 《梨花图》
近代陈师曾《梨花图》乃是对景写生之作 , 所绘梨花一枝 , 纯用水墨描绘 , 洁白剔透 , 出尘脱俗 。 花朵以纤巧的墨线勾圈 , 叶片用没骨法 , 浓淡相间 , 片片分明 , 既见刚健笔姿 , 又有柔媚灵气 , 颇得华嵒绘画之风神 。 左侧题自作诗:“娇云无力倚墙东 , 正好低枝可避风 。 与汝隔窗斜对面 , 一春开落忒关浓 。 寓斋梨花一株 , 婥约可爱 , 对此写照 , 并系小诗 。 ”诗意平淡天真 , 婉约动人 。 陈师曾是诗书画印的全才 , 可惜英年早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