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道的精髓有哪些?古代与茶相关的著作你知道哪些?( 二 )


还有《煎茶水记》一书,这是一本现存最早的专门论水评泉的著作 。全文仅约900字,共列出全国宜茶用水20处 。
还有《品茶要录》一书,本书共10篇,一至九篇论制茶过程中应当避免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情况 。对今天辨别茶叶质量仍然有参考价值 。第十篇讨论各产茶之地的特点 。
还有《茶具图赞》一书,《茶具图赞》是中国第一部茶具专著 。该书绘制了宋代著名茶具12件,一具一图一赞语,又以拟人手法给每一种茶假以宋代官名和职责,妙趣横生 。
以及《续茶经》一书,《续茶经》是从唐代至清代之间对《茶经》作出最完整补充的茶书,内容是《茶经》的10倍 。
这些经典古籍著作记载着中华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华茶道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中国乃至世界都起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 。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 。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 。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标志之一 。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 。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 。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 。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 。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
“静”是中国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
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 。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 。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 。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
中国茶道精神之源,起自陆羽,讲究:精、行、俭、德 。
四字可解为:
精:精益求精,行:起而行道,俭:简约朴素,德:厚德载物 。
亦可解为:
精行,精微致行;俭德,俭以养德 。
茶,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茶 。前者可见茶在中国的群众基础之广泛,后者可知茶在中国之文化、精神之重要地位 。
要说中国茶道的精髓,自然离不开中国文化之精髓,茶道不过是中国文化的末节 。大家也可以摘取自己心中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字,跟茶的形态,自由去组合自己的茶道思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