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前为什么不使用连弩?( 四 )


现在来看,连弩的射程都近,正面对敌作用不大 。
诸葛亮发明了威力巨大的诸葛连弩,绵竹之战,诸葛瞻父子壮烈牺牲,可从头至尾诸葛瞻似乎都没有使用他父亲发明的神器——诸葛连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诸葛亮一生不但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他发明的诸葛连弩堪称三国时期的黑科技,威力巨大 。可是在他死后,决定蜀国生死存亡的绵竹之战,诸葛瞻为何不用这项黑科技对付邓艾呢?原因可能很尴尬 。
为何尴尬呢?因为诸葛瞻虽然背负了父亲的盛名,但是手里根本就没有诸葛连弩,更没有装备给士兵 。这就是最尴尬的地方,人人都以为诸葛瞻是最应该使用和拥有诸葛连弩的人,而他却偏偏没有 。
简单点说蜀军当时根本就没有装备诸葛连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诸葛连弩“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确实是一个神器,特点是体积大,威力大无法单人操作 。除此之外诸葛连弩还有两个致命的缺陷:生产很复杂,箭矢必须特制 。
不要小看了这两个缺陷,这两个缺陷在现在看来可能不值一提,但在当时却决定了诸葛连弩的命运——无法批量装备军队,最后失传 。
诸葛亮确确实实是创造发明了诸葛连弩,可惜的是当时蜀汉的兵器制造业的水平根本就达不到制作诸葛连弩的水平 。再简单点说,图纸画出来了,但是无法制成成品,工业基础差了 。特别是特制的箭矢,要求很高,根本无法批量生产,导致了诸葛连弩最终成为了一个传说 。
而且这一点也在后来的另一个大发明家身上印证了,他就是——马均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发明家,当他看到诸葛连弩之后,试图将他改进成单人使用的武器,最后也成功了 。但是最终经过改进的诸葛连弩也难产失传了 。为什么呢?就因为制作太复杂,而且箭头必须特制 。
这说明了当时虽然诸葛亮发明了诸葛连弩这种先进的武器,但是整个社会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制造技术,根本无法批量生产,更无法将诸葛连弩装备部队 。
所以,不是诸葛瞻不想用诸葛连弩对付邓艾,而是蜀军根本就没有装备诸葛连弩,着实令人尴尬!
这类弩箭,实际上在三国之前就有出现,诸葛亮只不过是又重新设计了一下,他在可一次发射多支弩箭的连弩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种“元戎”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长八寸的铁弩箭,提高了强弩的杀伤效能 。
1964年在成都郫县就出土了一架刘禅在位期间,景耀四年,也就是公元261年制造的铜弩机 。弩机的上面还标着制造的年月日,这架大连弩在制造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连弩使用和制造在蜀汉的连续性 。
这架大连弩重约267公斤,靠人的单纯臂力是绝对拉不开的,只能实现脚踏式发射,也属于冷兵器时代里的一件重型半自动武器吧 。
那么,既然蜀汉政权有连弩的存在,“诸葛亮生前为什么不使用连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过头来,了解连弩的基本状况 。
首先,据资料记载,诸葛亮改造后的连弩,“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这就是说,箭矢只有八寸,这样在半机械力的推动下,发射的距离远,有力量,而且是一次发射10支箭矢,重要的是,箭矢必须特制 。
在我们现在看来,这都不算问题,可是,在当时只有益州之地的蜀汉政权来说,弩身用料,箭矢的制造等等,生产工艺复杂而细密,当时的制造水平就达不到连弩整体装配蜀汉军队的要求,图纸可以出来,制造几架出来可以,无法批量生产,这对于十万人的军队来说,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