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喝白酒为什么不温酒、烫酒?


现在人们喝白酒为什么不温酒、烫酒?

文章插图
现在人喝白酒已经很少温酒,烫酒,煮酒了 。其实归根结底是白酒的酿酒工艺已经今非昔比了 。
我国从古至今都记载了很多温酒煮酒的典故和传说,比如刘曹青梅煮酒,比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等 。但需要确认一点的是,他们喝的都不是白酒,而是米酒,黄酒 。这种酒的度数并不高,但是有碍于当时并不完善的酿酒技艺,杂质却非常多 。
这其中主要以甲醇最为致命,可在酿酒过程中偏偏没有办法去除 。人们喝酒容易醉,还容易头疼 。突然有一次发现烫过的酒口感更好而且喝完睡一觉神清气爽 。这其实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甲醛被挥发掉了,可以降低对身体的危害,酒的温度上升又可以暖胃驱寒 。
而且在当时黄酒的口味并不好,通过加热之后各种杂醇会挥发掉,使得它更加醇厚,喝起来更顺口 。
我国民间也流传着“冷酒伤肝,烫酒伤肺”的说法 。明代的张澜之的《瞥惰园集》中就提到这么一个故事 。
说是太仓有一个财主,夏天的时候喜欢喝冰酒,冬天的时候又喜欢喝烫的要命的酒 。结果过了几年,他明显感觉到夏天气喘,冬天又浑身冰冷 。后来当地老者就告诉他,热酒虽然能活血,但是对肺的损伤非常大 。而冷酒当时是喝的爽了,喝多了必然让寒凉淤积在体内 。
所以这位老人提议,喝酒只需要把酒温热到三四十度即可 。此为不冷不热,喝下既能暖身,又不至于伤身 。也正因为如此,古人都有喝温酒的习惯 。
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就曾提到烧酒要加热饮用 。特别是搭配羊肠汤,对五脏的滋养效果更好 。
首先,当时白酒开始慢慢的发展起来,但技艺依然不成熟,酒内含有大量的杂质(醛类,酸类,脂类,醇类)和微量元素 。所以通过加热可以让这些东西尽快挥发,在提高酒品质的同时,对身体的危害也能降到最低 。
其次,当时可没有空调,没有地暖,就算是皇宫,冬天也一样冷的刺骨 。再加上元代的皇族特别喜欢外出打猎,都是住在毡房里,不冻成三孙子才奇了怪了 。所以在寒风刺骨中把酒温热了,烫热了喝就是最好的选择 。温酒还能活血,抵御风寒,追猎物追的满头大汗,衣服一脱,爽!
特别是一些蒙古族的官员到南方来任职 。冬天阴冷的天气那可是妥妥的魔法攻击,你穿再厚的毛裘都不管用 。所以在跟当地汉族的上层人士交流中,他们也学会了把白酒加热,达到驱寒发暖的作用 。
首先,中国90%的白酒市场都已经被酒精酒占据了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香精和水,如果加热后酒精就会挥发掉一部分,使得酒味变得寡淡 。
其次,这些香精会随着温度挥发出来 。往往温度越高,异味越浓 。你会觉得这杯酒不像是酒,而像是泔水,令人作呕 。所以对于这种香精酒精酒,大家就很自觉的放弃了加热,谁也不想找不痛快 。
那么有的人会说纯粮酒难道也不适合温热了再喝吗?原则上来说是可行的,但真的没有什么必要了 。
因为现在的酿酒工艺已经今非昔比了,只要大品牌的纯粮酒,它所含的甲醇,乙醛等物质就会非常的少 。没有必要专门为了加热去去除它们 。
而且现在不少做纯粮酒的酒厂,都是在高温的时候取酒 。甲醛在21度左右就会沸腾蒸发掉,甲醇会在64度左右挥发掉,真正的乙醇要到80度左右才会挥发 。所以只要卡在65~70度左右加热3分钟,然后再降到正常温度(21.5度-29度)取酒,就可以完美的去除这两种物质 。唯一的坏处就是有些酒精会被蒸发掉,会损失一些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