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有天敌吗?( 二 )


一般情况下,成年的红腹鱼体长在12-30公分之间,虽然它们体型不大,但是它们是高度群居的鱼类,所以即使遇到大型的猎物,它们也有一战的实力 。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将一个剥了皮的牛头放入有食人鱼群的水域中,几分钟这个牛头就剩下了一具头骨,可见食人鱼的破坏力之强 。
食人鱼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除了群居的习性外,最主要的就是它们都长了一副倒三角状的利齿,在遇到猎物时,它们只需要咬上一口,然后扭动身体就能将猎物的皮肉整个的撕下 。
食人鱼的主要食物
食人鱼的视力并不好,而且亚马逊流域水流较急水也比较的浑浊,所以食人鱼在锁定猎物的时候靠的是强大的嗅觉以及对血液强大的捕捉能力 。这使得食人鱼在浑浊的水域中也能准确的找到猎物 。
通常食人鱼的猎物并不是以大型的水生动物为主,相反的,它们主要以一些小型的鱼类和昆虫为食 。当然,如果有动物意外落水,大概率也会遭到食人鱼的攻击 。
答案是肯定的 。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的动物几乎是不存在的,就算是自然环境下没有,人类也是它们的天敌,当然食人鱼也不例外 。那么,除了人类外,食人鱼还有天敌吗?答案也是肯定的,而且原生环境下,食人鱼的天敌还不少 。下面我们说2种主要的:
01 电鳗
电鳗同样也是亚马逊流域常见的鱼类,也是一种大型的鱼类 。成年电鳗的体长平均在2米左右,它有着短时间内释放强大电压的能力,正是因为如此,它成为了亚马逊流域所有水生动物的克星,即使是鳄鱼都不敢招惹它 。在遇到成群的食人鱼时,电鳗就会放电来抵御它们 。电鳗短时间内能够释放上千伏特的电压,而且在杂质较多的水中,电压的范伟可达6米,也就是说,电鳗一旦放电,整个周围6米范围内全部是高压电区 。这样,一个食人鱼群就会瞬间被电死大半 。
02 南美巨獭
南美巨獭又称大水獭,它是现存13种水獭中体型最大的存在 。与大多数的鼬科动物不同,水獭都是非常喜欢水的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待在水中的,并且它们的食物主要也是来自于水中 。成年的南美巨獭体长平均在1.6米左右,体重平均在30公斤左右,这比所谓的最大的鼬科动物貂熊明显要大很多,所以,南美巨獭才是真正的“鼬科之王” 。
作为一种长时间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南美巨獭的脚趾间已经进化出了更适合游泳的蹼,再加上它们群居以及食肉的习性,因此,即使是鳄鱼见到它们也要退避三舍,一不小心就会被当成“辣条”吃掉 。
南美巨獭仅分布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以及水域中,这与食人鱼的栖息环境有着高度的重合,而且南美巨獭有着尖利的爪子和牙齿,捕猎体长仅有20公分左右的食人鱼可谓是“手到擒来” 。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水獭都被称为“水中平头哥”,这是南美巨獭的专属称号 。
有人说:如果没有天敌,食人鱼不早就泛滥成灾了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从食人鱼的常规猎物看,它的侵略性不强,而且同生态位中,竞争者本身就不多 。因此,即使没有天敌,它也应该会泛滥成灾 。那么除了常规的天敌外,是什么制约了食人鱼呢?
食人鱼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条成年雌性食人鱼一次就能产下上千枚卵,而卵孵化率低才是食人鱼无法泛滥最大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食人鱼鱼卵孵化率低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环境 。亚马逊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在这种气候的影响下,亚马逊流域的雨季较长,而且降水量较大,而降水量大就意味着河水会泛滥、水流速度会加快 。而食人鱼的鱼卵是产在河中的树根上的,在河水泛滥和水流速度加快的情况下,这些吸附在树根上的卵会被大量的冲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