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原文】
食不厌精,脍(1)不厌细 。食饐(2)而餲(3),鱼馁(4)而肉败(5),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6),不食 。不时(7),不食,割不正(8),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9) 。唯酒无量,不及乱(10) 。沽酒市脯(11),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
【注释】
(1)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
(2)饐:音yì,陈旧 。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
(3)餲:音ài,变味了 。
(4)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
(5)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
(6)饪:烹调制作饭菜 。
(7)不时:应时,时鲜 。
(8)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
(9)气:同“饩”,音xì,即粮食 。
(10)不及乱:乱,指酒醉 。不到酒醉时 。
(11)脯:音fǔ,熟肉干 。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 。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 。气味变了,不吃 。烹调不当,不吃 。不时新的东西,不吃 。肉切得不方正,不吃 。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 。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 。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 。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 。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
10.9、【原文】
祭于公,不宿肉(1),祭肉(2)不出三日 。出三日,不食之矣 。
【注释】
(1)不宿肉:不使肉过夜 。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 。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 。超过三天,就不能再过夜了 。
(2)祭肉:这是祭祀用的肉 。
【译文】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 。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 。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
10.10、【原文】
食不语,寝不言 。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
10.11、【原文】
虽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齐(3)如也 。
【注释】
(1)菜羹:用菜做成的汤 。
(2)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 。
(3)齐:同斋 。
【译文】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
10.12、【原文】
席(1)不正,不坐 。
【注释】
(1)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
【译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
10.13、【原文】
乡人饮酒(1),杖者(2)出,斯出矣 。
【注释】
(1)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 。
(2)杖者:拿拐杖的人,指老年人 。
【译文】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
10.14、【原文】
乡人傩(1),朝服而立于阼阶(2) 。
【注释】
(1)傩:音nuó 。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 。
(2)阼阶:阼,音zuò,东面的台阶 。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在这里欢迎客人 。
【译文】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
10.15、【原文】
问(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2) 。
【注释】
(1)问:问候 。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 。
(2)再拜而送之:在送别客人时,两次拜别 。
【译文】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
10.16、【原文】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 。曰:“丘未达,不敢尝 。”
- 江南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南春翻译简短
- 古诗曹植七步诗 七步诗古诗正确原文
- 战国策原文全文 战国策全文及译文
- 谏逐客书注音版及译文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 六韬全文及译文白话文 六韬原文及翻译
- 苏轼论书原文与译文 苏轼晁错论原文及翻译
- 阳羡书生故事的寓意 阳羡书生原文翻译
-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翻译
- 哑孝子文言文原文翻译答案 哑孝子文言文翻译注释
- 清平乐宋黄庭坚诗意 清平乐黄庭坚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