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 四 )


“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

文章插图
但是这时候出现一个棘手的问题,吕布只听说过曹操这个人,但是未见过曹操的真容 。
在带兵赶杀的时候,曹操见自己逃不掉,于是更换粗衣烂装,佯装喂马兵卒 。
吕布赶到之后将方天化戟搭在曹操颈上问道:“你可见过曹贼?”曹操不慌不忙,用手指向前方回道:
“前面披红袍的战将便是!”这吕布也挺讲情面,要是有书君的话,估计问完就把这兵卒给劈了 。
但是吕布直接带着兵往前追了,根本没理曹操,结果让曹操就这么躲过一劫 。
于是后来有一位清朝人士名曰毛宗岗在这句俗语之后加评一句:
“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这样一来,这句俗语的完整原话就成了:“方说曹操,曹操就到 。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可谁知后来曹操在大难不死之后,权势越来越大,代替了董卓当初的位置,挟天子以令诸候,还让吕布死在了自己的手里 。
而曹操的儿子曹丕更是建立了魏国,自己当了皇帝,并追封曹操为魏武大帝 。
从那以后,就没有人再去刻意记住曹操这件糗事,而清人毛宗岗又不为人们所熟悉,所以大部分人都只知道“方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前半句了 。
【“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关于俗话“说曹操,曹操到”后半句的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展开讨论 。你若点赞,发型不乱;你若转发,貌美如花 。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说曹操,曹操到 。这句话是谚语 。你说的下半句“当面错过,岂不好笑”其实不是谚语的一部分,而是毛宗岗的批语 。
“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

文章插图
看了看网上好多在说“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问题 。实在是不敢苟同 。这两句话并在一起使用,仅仅出现在毛宗岗的《醉畊堂第一才子书三国志》,也就是《三国演义》毛批本 。原文如下:
“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

文章插图
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 。【毛夹批:见了曹操,反问曹操;拾却曹操,别赶曹操 。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标点虽然是后人加的,但是加的对 。
从评语内容上来看,是在说吕布在追曹操时,当面错失良机的批语 。引了一句谚语 。就是说,后一句并不是谚语的内容,是评论吕布当面错过曹操的 。
既然不是谚语的一部分 。那么就不会被当做谚语引用了 。也很少出现在别处,他本来就是书中的一句评语 。就像毛宗岗先生的评语一样,只有和三国演义一起读才有意义,单独拿出评语,必然是支离破碎,人们也不知道毛宗岗说的是什么 。
“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

文章插图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 。广泛流传于民间才是谚语的根本 。脱离了文本就不知所云的话,不是谚语,也不可能广泛流传 。
三国时期有很多事情至今都被人们津津乐道,看今天的“曹操专车”我想创始人起名字时也一定是想到这句“说曹操,曹操到 。”毕竟曹操跑的快嘛!说曹操,曹操到这下半句说法有两个,在这里先告诉大家,第一个是歇后语:说曹操,曹操到——冤家路窄 。第二个是:说曹操,曹操到,当面放过,岂不好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