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上说的“过桥”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中介代偿再贷款 。
比如,甲企业欠A银行贷款500万,即将到期但资金紧张,暂时归还不了 。如果逾期,甲企业的企业征信将出现不良记录,今后再请其他银行贷款就很难 。而A银行本身也同意甲企业再贷款一年,但银行规定必须是甲企业先还款再贷款出来,所以A银行不能先发放另外一笔贷款給甲企业来归还原贷款 。如果如此,那就是借新还旧,表示甲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流,这将导致甲企业的信用评级降低,准予授信额度将大为低于500万元 。同时,其贷款利率也将被大幅提高 。
因此,90年代后期新世纪初,流行起甲企业通过第三方担保请B金融机构发放临时贷款,先予归还A银行贷款,办理A银行新贷款后归还B金融机构的临时借款,这个过程就是过桥 。而B金融机构就在充当中介角色 。
如今,金融业发达 。办理过桥贷款的金融机构很多,不再限于银行信用社 。很多金融公司贷款公司财务公司也做这个业务 。
财务上说的“过桥”,学术地讲,是指以未来某项现金流为确定后继置换资金的项目贷款 。【财务上说的“过桥”是什么意思?】简单通俗举例说,借了别人五千块钱,今天到期催着还了,可是工资要到3天后才发,临时找第三人先借五千块,先还了,等3天后工资发下来,再把第三人的五千块还上 。第三人的这笔钱连接两笔钱款,像是生活中江河上的桥一样连接两岸,因此形象地俗称为过桥贷款 。
过桥贷款,是一种超短期过渡性贷款,是经常用于对接长期贷款的品种 。
过桥贷款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普遍行为
过桥贷款应用场景很广,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比如买卖房子中的“赎楼贷”,在企业经营中,就更常见,企业现金流就如同人体血液一样重要,现金流一旦断了企业也就崩盘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都追求尽可能的把资金效率发挥到最大,在经营过程中往往现金流比较紧张,甚至只留刚好满足经营需要的现金流,很少企业有多余的资金 。因此过桥在财务上很普遍,最常见的是两种情况:
第一、新旧贷款之间 。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过桥” 。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一般期限是一年,到期后要先还上,然后重新申请重新审批放款 。大部分企业是无法从自身现金流中抽出这笔资金用于还贷的,如果硬抽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业务规模运转 。那银行贷款快到期了怎么办,先从第三人借一笔钱,先把银行贷款还上,等新的贷款放下来再把第三人的借款还回去 。
第二、应收款与应付款之间 。正常经营的企业,如果发生应收款被下游拖延支付了,怎么办?先借笔钱顶上,等应收款到账后再还回去 。这种情况也可以称之为“过桥” 。
“过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前国内对于过桥贷款没有明确的界定,是处在灰色地带的,过桥贷款产生的费用,不同于银行贷款利息,一般不能作为财务费用直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 。
2、过桥贷款基本上是民间借贷,因为是超短期的借款,一般是按天计算费用,大约每天千分之一左右,好在期限短,总费用不算高,只要顺利过桥,企业能够承受 。
3、过桥贷款中关键是未来计划中的现金流能否如期到位,一旦后续的资金不能到位,企业就会陷入民间借贷高息陷阱,往往恶性循环走向崩盘 。这种情况前几年在企业与银行之间屡见不鲜,由于银行抽贷,使得多少企业从此陷入民间高利贷的漩涡不能自拔 。
因此,财务过桥要谨慎 。过桥过桥,不要过成了奈何桥 。

财务上说的“过桥”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