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意象、境界怎么区别?( 二 )


在文创开始之前,意象应该放在首位 。意象其实就是艺术形象,是文创出来的客观存在,是材料精选之后的组合 。意象的实质就是人们生活中物象即人物形象,其特征是比较“散”,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
在文创之中和之后,意境显示出了它的聚集力特点 。意境能为人物形象提供一个合适的,能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意境,这个意境同样包含着主客观因素,这个意境是根据从许多的意象即物象中选择,然后设置的,是为了衬托和塑造这一人物形象而设置而服务的 。
意境和意象应该是意象在前,意境在后 。两者的关系是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意境是为意象服务的 。意境和意象的共同点:都具有主客观存在的事实 。不同特征:意象比较“散”,意境却“聚集” 。要说区别的话,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
境界与意境和意象是不一样的,它所指的主要是作者,作者思想素质的精神境界的高度 。换言之,没有作者高度的思想素质精神境界,就不可能文创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
例如,我们从意象和意境中选择并确定了文创主题,那么,就要提笔文创了 。在整个文创过程中,其文创作品必然会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这个境界是高还是低?是否能得到社会的反响与认可?能起到令人思索的积极的进步作用?这里的关键是作者,无论是从作者的选材和语言运用以及故事情节结构上,都能感悟到文创作品思想主题,想要表达个什么意思?而这其中的人物形象的意象和意境,都能体现出作者思想素质的精神境界 。境界高,文创作品能反映出作者站得高,望得远,看得深的思想精神境界,反之,就是境界低,文创作品能反映出作者站的矮,望的近,看的浅 。
事实证明:境界指的是作者本人观察问题的起点与眼光 。这是作者在文创作品中意识形态,思想素质,精神状态等等在文创作品中的体现 。又是作者对意境和意象的思索、分析、认识与概括 。作者思想与精神境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文创作品水平高低 。
境界与意境和意象是有区别的 。意象是“散”,意境是“聚集”,境界涵盖“散”和“聚集”两个方面,是“灵魂”,这是意境和意象无法替代的思想锐气 。作者没有境界不可能文创出文艺作品,其境界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文创作品的优劣 。
王国维曾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

意境、意象、境界怎么区别?

文章插图



谢邀 。


意境、意象、境界怎么区别?
“意象”就是我们脑海中对客观事物带上了主观色彩的反映 。
比如一匹马站在那里,就是现实存在的一匹马,我们不能称之为意象 。但是一旦进入文人笔下,成为文艺创作的素材,附带了文人心境的主观意识存在,它就变成了“意象” 。
在年轻豪放的诗人心中,这匹马矫健有力,蓄势而发,龙盘虎踞,渊渟岳峙 。
在年老萧条的诗人心中,这匹马肥弱无力,慵懒好静,死蛇烂鳝,气息奄奄 。
不同的心理状态,投射到同一匹马上,有人称之为“良驹”,有人称之为“病马”,马致远还称之为“瘦马”,这些名词附带了诗人的情感,就成为了文艺创作最基本的素材——意象 。



不附带情感的形象描绘,是说明书,不是文艺创作 。
因此所有作品都是自带意象的,都有感情投射 。但是我们如何区分一出一部作品的好坏呢?
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写作技巧,另外一个就是内容高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