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静竹诗雨期待与朋友们的探讨 。
“意境、意象、境界”这三个词语是文学艺术的专业术语,面很广的 。在这里只能给您说“诗歌的意境、意象”的本义与区别,“境界”蕴含在“意境”之中 。所以,通常诗歌主要讲“意境和意象” 。而且,这两者之间有重要的区别,差别甚大,不可不分,不可不解 。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
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来,需要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须由“意”所触发 。
因此,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
它既是作者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 。
比如:元朝马致远创作的《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全文仅有28个字,却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11个意境构成,看似杂乱无章,实则经过作者精心策划,巧妙布局,使得一个个孤立的景物,经过艺术手法使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幅萧瑟、苍凉、悲切的画面 。面对此情此景,令人倍感凄凉,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实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
这首描写羁旅游子的巅峰之作,以其意境高远而被人们千百年来一直传唱不朽 。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 。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
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 。
最初出自于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 。
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含义 。
诗词中的意象,多的不胜枚举,在这里列几个常见的例子:
“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
“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退的意象;
“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
“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
“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
“大雁”也是一个思乡、思人的意象;
“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人言“不如归去” 。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
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独特的作用 。懂得意象的知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情感 。因此,对一些常见的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
总之,意境与意象有很大的区别,弄清这二者的关系与不同,对创作诗歌和鉴赏古诗词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
解题至此 。
谢谢题主邀请!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意象、意境、典型是文学三美神 。而意境是中国美学给世界美学的最大献礼 。品读一首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一副中国古典书画,总能给人一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象外之象,韵外之韵”的审美效果 。意境是朦胧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一层迷幻之烟,品读者一旦沉浸其中,便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诗 。
诗词的意境是诗词艺术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只三个动词就将静态的月光流动化,并与思绪万千的抒情主人公交融 。“月光转过朱阁,低低地泻进窗子,朗照着难以入眠的人儿”景中有我,我心有景 。敏感读者的头脑里会出现像电影一样的画面,一桢一桢地在脑海里播放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声的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嘈嘈切切”本身是对琵琶声的模拟,大弦之声急促,小弦之声绵柔 。以语言写妙音,读者不仅能闻其声,而且能感受音乐之形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六个名词直接组合,形声结合,以动衬静,读者的头脑中便会出现一幅寂静孤踽的早行图 。“阵阵鸡鸣,晓月朦胧着茅店;了了足迹,印在落满霜花的板桥上 。”
- 钻头限位环怎么用
- 桩承台钢筋锚固长度桩钢筋要多长
- 乐星554摇杆手柄怎么用
- 充电机怎么改电焊机
- 502胶水施工中的毒性
- 博世烘干机使用方法
- 萨丁拖拉机是合资车吗
- 家用315电焊机大约多少瓦
-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家长会得到什么呢?
- 阳光阴影怎么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