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为了稳固自己的大本营,也为了防止反对自己的人借机会在江东再来一次黄巾起义 。必须把于吉杀掉,这样他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政治抱负 。所以说,于吉是死于汉末黄巾起义的社会大背景,也是死于孙策的政治目的下的 。而且当时黄巾残部仍然在山东一带活动,于吉又本来就是山东人,并且在官民中传播五斗米道的思想,说不定他自己也是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但是遇到了孙策这个狠角色,也只能落得被杀的结局了 。一切都是争夺权利斗争的产物呀 。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名叫做于吉的游方道士,因“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故而世人皆称“于神仙” 。按说,这样一个人久居吴会之地,未必不是东吴人的福分 。至少,以其一人之力,也不应成为东吴的祸患 。但不成想,就是这么一个万众敬仰、受人瞩目的江湖道士,却因为与孙策的偶然相遇,最终断送了性命 。对此,很多人不甚理解,贵为江东之主的孙策,为何却容不下一个专注修行、工于医术的游方道士呢 。

文章插图
表面上看,于吉之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孙策“性格暴躁”,不能容物;二是东吴大局初定,人心不稳 。而于吉的出现,似乎牵动了孙策敏感的神经 。毫无疑问,这样的理解和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想孙策称雄江东,大业初创,根基不稳,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和压力定然不会少,加之刚刚被许贡门客射伤,内心的伤痛与焦虑是显而易见的 。就是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下,孙策遇到了于吉,几经冲突和抉择,最终将于吉送上了不归路 。是孙策杀死于吉的不假,不能苟同的则是,在这看似合情合理的背后,应该还有一双无形的大手,一再左右着于吉的生死和孙策的举动 。仔细想想,孙策担心归担心,还不至于对一个江湖术士耿耿于怀 。看于吉不顺眼,采取点监控措施也就完了,并不一定非要置其于死地 。事实就是,促使孙策最终杀死于吉的不是孙策本人,而是手下那些对于吉无限仰慕和顶礼膜拜的文武官员 。换句话说,是东吴的臣子们将于吉一步步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

文章插图
抓有抓的理由,放也要有放的道理,孙策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台阶 。遗憾的是,偌大东吴,竟然没有一人给孙策提供这样的台阶 。当孙策亲自到狱中看望于吉的时候,却看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于吉“在牢中尽去枷锁,(狱卒)事之如父母” 。见此情形,孙策刚刚熄灭的怒火又一次燃烧起来,一怒之下是“尽杀狱吏”,而于吉又被重新下狱 。更为可怕的是,面对于吉的再次入狱,张昭等数十人又来了个“联名上书” 。难以想象,东吴臣子们的谋略是从哪里学来的 。联名上书,说到底就是公然要挟 。果然,此次联名不仅没有救得了于吉,反而惹得孙策放出了狠话:“……勿使空费纸笔也 。吾必杀之 。”话虽这么说,孙策还是没有立即杀掉于吉,而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却让孙策的忍耐达到了极限 。

文章插图
或许是营救于吉心切,吕范提出让于吉祈雨,试看神仙的灵验 。天知道于吉是不是真有如此神通,反正念念有词之后,天上真就下起了大雨 。还没等孙策发话呢,却见这一帮官员“皆罗拜于水中,不顾衣服”,这还不算,接着纷纷前去“解去绳索,便请孙策礼之”,就这个举动,直接把于吉送上了断头台 。原因很简单:一是不尊将令,还没等孙策下达命令就私自放人 。二是目无主公 。按说解了也就解了,赶紧向孙策解释一下或许还能补救 。但这些自命不凡的臣子们,不仅没有及时请罪,反而将于吉扶到孙策跟前,让孙策向于吉行礼 。见此情景,孙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怒火了,掣起宝剑就让左右立即斩首 。到了此时,众官依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再次“力谏” 。看众官丝毫没有放过自己的意思,被逼无奈的孙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汝等皆欲随从于吉造反耶!”此言一出,众人才如梦方醒 。问题是到了这个时候,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了 。最终,于吉还是被砍了脑袋 。从这起事件的经过看,于吉并非没有生还的机会,只是因了这些傻逼大臣们所谓的崇仰和道义,才让于吉走上了不归路 。忠言可以不逆耳 。因此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于吉之死,一方面来自孙策的性格暴躁,不能容物,而另一方面则源于江东众臣子们的一意孤行和推波助澜 。
- 文案策划是做什么的
- 房地产行业营销策划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
- 厦门婚礼策划方案,厦门集美婚礼车队
- 双独二胎政策什么时候开始的
- 天津移民公司政策,天津移民机构排名
- 孙策最后咋死的 王者里的孙策死了
- 战国策原文全文 战国策全文及译文
- 预计在巴里岛艾吉举行婚礼,求推荐较好的婚礼策划公司?
- 促销活动推广方法 促销策划方案
- 青海省考面试指导:活动策划类题目如何作答?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