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何时修筑的长城?( 二 )


5、燕长城 。同样有两条,燕长城修筑时间较长,从燕易王至燕昭王逐步分段修筑而成 。其中南长城起于今河北省西北太行山麓,沿易水北岸东行,历易县、徐水、容城、安新、文安、抵大城县境,止于子牙河西岸,全长约五百里 。
北长城则从河北独石口经今张北县西,东北行经过太仆寺、多伦南,跨滦河之围场,过赤峰南,再往东至敖汉旗、阜新、彰武,在东北行至开原,由此又折为东南走向,经梨树、新宾、桓仁,后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全长约两千余里 。
6、齐长城 。齐国长城修筑时间同样很长,大约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先后历时170余年 。《齐记》有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正义》引《括地志》则载,“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缘河历太山北冈上,经济州淄川,即西南兖州博城北,东至密州琅邪台入海 。考《管子》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则齐有长城久矣 。”
7、楚长城 。楚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分为北、东、西三个部分,以鲁关(今河南鲁山县鲁阳关)为中心向东经犨县(今鲁山县东南),到达瀙水,折向东南,到达沘阳(今河南泌阳县),由鲁关向西,东北连翼望山(今河南栾川县南),南向达穣县(今河南邓县) 。特点是东西两面有城,南北与山连接,故号曰“方城” 。
除了以上“战国七雄”之外,中山国也曾修建长城,当然规模相对较小,总长只有约四十八里 。从地理位置来看,《大秦赋》中蒙骜所说之长城,指的应该就是魏国河西长城 。
《秦始皇本纪》有载,“三十二年……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 。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 。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城河上为塞 。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 。……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
【秦何时修筑的长城?】如上,燕人卢生入海求仙归来后,呈现图录之书,上书“亡秦者胡也”,于是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北伐匈奴,夺取了黄河以南地区 。秦始皇于北部边疆修筑长城,并迁移大量百姓充实北部郡县 。如此可知,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 。
实际上,秦始皇修建秦长城的工程量并算不上大,主要是源于蒙恬夺取河套地区后,原来秦国的北部长城显然已经不能再满足防御需求,于是便在河套以北地区修建长城,再将之与赵长城、燕长城连接起来,并拆除了战国期间国与国之间的长城,从而形成了横贯秦国北部边境的一条新长城 。
如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长城,由于主要是为了防御北部的匈奴人,因而工程主要集中于北部边疆,与《大秦赋》中所述的长城的地理位置显然不符 。
综上所述,《大秦赋》中蒙恬所说的“蒲阪以北有长城相隔”,这里的长城指的是战国时期魏国修建的河西长城,早于魏惠王时期已经修成,且地处战国初期的秦魏边境,只是随着魏国领土的丧失,已经落入了秦国境内,沦为了函谷关内秦国的又一条防线,因此蒙骜这句话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
看来你需要补下历史,长城不是秦国一国修的,你所谓的长城是统一六国后,秦国把其他国家和自己的长城连在一起,那个是在统一后干的事情,战国时期,靠西靠北的都有自己国家抵抗匈奴的长城
战国时期秦始皇未统一中国之前就已经有了长城概念,秦、楚、魏、韩、燕、赵、齐这战国七雄和一个中山小国,都在自己的境内修建有长城,而秦始皇统一后修的长城是在原基础上合并扩建的,和原战国长城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电视剧大秦赋中出现长城实属正常并不是穿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