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些人他不一样,他不会轻易发怒的,你就是触犯到他了,他可能还是笑呵呵的,面不改色,所以这样的人呢,他有大谋略,有很大的志气 。
因此,这位老人为什么跑去找张良这个人呢?
因为他很有可能是一位隐士,他早就听说了张良这个人有才 。
张良他们家本来是韩国当官的,都是宰相这个级别的官,后来秦国把韩国灭了,张良一家也受到了牵连,他才想着要去刺杀秦始皇,可是他没有干成 。
这位老人就听说了这个事,他觉得以张良的才华怎么能去干这个事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况且秦始皇那个时候的法律多么苛刻啊,你要是做了什么坏事,被逮住了,那小命还能保住吗?
所以,他要想个法子去告诉张良啊,你要沉得住气 。于是,他就找了这个法子,有一天,假装在桥上碰到了张良,然后教训他,小子,帮我鞋拿来去穿上,假如他觉得张良这个人真不错,就再教育他两句 。
你看,我们说到老人和张良相遇这个事,都在想老人给张良这个书可能是个奇书吧,或者说这个老人是假的吧,要么是个鬼,或者神之类的,但是苏轼他不这么想,他就按他的逻辑来推测,他可能是个隐士,专门来测试张良的,他的目的就是告诉张良,你要学会隐忍,这才是孺子可教也!
那么为什么要隐忍呢?
苏轼又举了古人的例子来说明,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楚国讨伐郑国的时候,郑伯为了百姓不遭殃,他亲自带着肉牵着羊,向楚庄王请罪 。楚庄王被感动了,这个国君能做成这样不简单啊 。所以,他没舍得下手、
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
遂舍之 。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
还有勾践卧薪尝胆三年,才得到了反噬吴国的机会 。
你看,古人成就大业也曾有过低头的日子,那么张良要成就大业也得这么干呀!
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再者,这位老人也觉得张良是位可塑之才,你看两个不认识的人突然遇到了,然后他做了一件比较冒犯你的事,可是你没有生气,说明你这个人就很不一般嘛,这说明老人的眼光就是对的嘛!不然他为什么找张良呢?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最后,苏轼又举到了项羽和刘邦,项羽为什么会败,刘邦为什么会胜利,就是因为项羽锋芒毕露,太过了,而刘邦懂得保存自己的实力啊,所以说是“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说着,苏轼又话锋一转,回到了张良身上,刘邦这么厉害,还不是子房教的嘛?没有子房,刘邦那个烂脾气能忍住嘛?
比如有一次韩信打了齐国跑过来跟刘邦说,我要不先做个代理的假王,刘邦就很生气,假王有什么做的,要做就做真王 。还是张良在一旁掐他大腿,他才忍住了火,后来给韩信印了刻章,让他去做齐王 。
这再次说明,张良是个奇人 。
这一笔特别妙,看起来好像跟张良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最后又回到了张良身上,笔锋凌厉,刀刀致命 。
结尾,苏轼还忍不住加了一笔 。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
- 逍遥游原文及逐句注释 逍遥游注释及翻译
- 攘鸡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攘鸡文言文翻译
- 宗教文化:什么是无神论
- 淘宝留言在哪?怎么进行评论?
- 史记原文及译文和注解 日者列传原文及翻译
-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原文及翻译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翻译
- 过秦论原文翻译及注释 过秦论翻译和原文
- 李白丁督护歌赏析论文 丁都护歌李白赏析
-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注音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及翻译
- 为政第二原文诵读 为政第二原文及译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