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赏析及诗意解读 雁门太守行李贺翻译及赏析( 二 )


对于燕昭王为招贤而设“黄金台”一事,中国古人们有着一种集体认同,它象征着君王的礼贤下士 。古代文人儒士他们在作诗运用这一典故时,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招才纳贤的渴望 。
3. 玉龙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载:“梁大同八年,戍主杨光欣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 。”这里指玉雕的龙 。在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中:“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引张元《雪》诗:“战死玉龙三百万,败鳞风卷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 。“玉龙”也是一座山的名字 。金元好的《黄华峪》中:“谁著天瓢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 。”“玉龙”指瀑布 。此诗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是指宝剑 。
4.金鳞
《隋炀帝海山记》:“ 洛水渔者获生鲤一尾……金鳞赬尾,鲜明可爱 。”这里指金色的鱼鳞 。唐·温庭筠《罩鱼歌》:“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 。”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俺那时节呵,第一口把西江吸尽,第二口把东海鲸吞,第三口把弱水三千,摄入金鳞 。” 清·孙枝蔚《偶行市上逐步至北门外》诗:“枝头绣羽并肩立,水面金鳞啣尾行 。”这里特指鱼 。此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里的“金鳞”指金色的鱼鳞 。
五、修辞“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敌人比作“黑云”,同时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铠甲比作金色的鱼鳞 。“半卷红旗临易水”用了典故,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报君黄金台上意”这句用了典故,相传黄金台为战国燕昭王所筑 。《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
六、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咏物言志”,言的是儒士之志 。咏物不一定咏静物,山水、田园、风景都是物 。这首诗更是广义的“咏物言志”,前四句歌咏战士们的战斗气势和雄壮场景,后四句歌咏了视死如归的决心,从而表达了李贺心中的志向 。李贺有保家卫国之志,乃有此诗 。
七、中华文化精神儒士的命运,从小到老,第一条就是读书立志,要济世安民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唐朝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外族四起,内忧外患,战争不断 。盘踞在河北易水一带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 。李贺虽未能戎马生涯,但会写这样雄壮的诗来激励自己,也激励着这个时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