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包孝肃公①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②,有犯赃滥③者,不得放归本家④;亡殁⑤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⑥之中 。不从⑦吾志,非吾子孙 。”共三十七字 。其下押字又云:”仰⑧珙刊⑨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⑩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孝肃之子也 。
注释
- 包孝肃公:即包拯,他的谥号为孝肃 。
- 仕宦(huàn):做官 。
- 赃滥:贪污财物 。
- 本家:指老家 。
- 殁(mò):死 。
- 大茔(yíng):坟墓,此处指祖坟 。
- 从:听从,服从 。
- 仰:敬词,无义 。
- 刊:刻 。
- 诏:告诫 。
人物介绍包拯:(999年一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 。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 。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 。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
【范文正公文言文翻译 能改斋漫录范文正公译文】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
包拯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
出处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启发与借鉴包拯是我国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他廉洁公正、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形象,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 。包拯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与其他许多洋洋洒洒的家训家规不同的是,包拯的家训简洁得只有37个字,但这短短37字,却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品格的写照 。
包拯这个用生命与腐败决战到底的古代官员,受到了华夏子孙经久不衰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形象构成了中国古代官员执法精神的一座丰碑,这座丰碑至今仍然保持着令人难以逾越的高度 。
- 泰伯改字原文及翻译赏析 泰伯改字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 扪虱而谈文言文翻译 扪虱而谈的典故
- 鱼塘租赁合同,鱼塘租赁合同范本简单
- 河间游僧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河间有游僧译文与解释
- 梓人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梓人传文言文翻译
- 有防范上当受骗意识的人有多少?
- 鹬蚌相争文言文,鹬蚌相争文言文拼音及翻译
- 文言文翻译器在线转换 明儒学案原文及翻译
- 范仲淹最著名的10首古诗 范仲淹代表作有哪些
- 游武彝山日记文言文翻译登山里许 游武彝山日记文言文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