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都有过旷日积晷的辉煌,书法、绘画、音乐、剪纸、美食等分门别类源远流长,渗透着五千年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可以留下实物的艺术属于文化珍宝,那么只能由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技艺,便更显得弥足珍贵 。
口技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舌、喉、鼻等脸部器官摹仿出各种声音,技艺精湛者还会使用腹语术 。一场成功的口技,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如今在舞台上表演的话剧有些类似,不过口技全凭声音表演,从而使听众想象画面,因此比话剧更有艺术韵味 。
口技在清代属于“百戏”之一,我们在课本里曾学习过一篇清代文人林嗣环所写的名为《口技》的文章,相信大家都被表演者那出神入化的功力所震撼,被作者那形神毕肖的笔墨所折服 。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口技表演者一般是不直接露面的,而是隐身于布幔或屏风之后,仅凭声音感染听众 。林嗣环介绍的很清楚,表演者的道具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其余再无可以辅助发声的东西,这表示接下来的声响全部是由其口部发出的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 。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 。”
乍读之下,这一段写得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尤其对表演者强悍的声带表示十足的震惊,一张嘴,而七种声响齐发,这真堪称人体发声机,果然是高手在民间 。不过,这七种声响里面为何含有“床声”?有人说,当然是妇人拍打婴儿引致床动,然而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小段文字,被课本删减掉了 。
在“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之后,在“夫呓语”之前,还有这样一段描述:“摇其夫语猥亵事 。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
这几句话交代了后文“床声”的来源,是妇人摇动其夫而产生;同时这几句话也构成一段精彩的情节,使口技的表演更加出色 。当然,对于语文教材而言,删减是正确的选择,毕竟老师实在不好解释“猥亵”为何事 。
虽然删减掉这一部分无伤大雅,但跳出课本之外,小解认为这一段的存在有一定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首先第一点,就是上面说的解释了“床声”的缘由,“妇摇之不止”更说明表演者必须将床声贯穿表演始终 。
第二点,口技重在表演性,是市井文化的一种形式,其受众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假如你表演的是高大上的大雅艺术,那恐怕票都卖不出去 。所以说,口技表演必须接地气,如果再带点生活情趣就会更受欢迎,被删减的一段就是生活的烟火气的最佳体现 。古今是贯通的,当今不少脱口秀表演会选择在其中掺杂一二,往往能引得观众阵阵欢笑 。
第三点,虽然在生活中人们极力避讳男女情事,谈之色变,但传统艺术讲究真实,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 。唐诗只是吹吹风花雪月,宋词开始出现隐晦描写,到了元曲明清小说就变得泛滥了,红楼、西游、水浒等名著中皆有所体现 。
【口技故事及给人启示 京中有善口技者原文翻译】还是那句话,课本的删减是正确的选择,但已经脱离少不更事的年纪,我们需要全面了解传统艺术,了解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生活趣味 。
- 诗歌鉴赏及教人道理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 除夜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除夜作唐高适翻译
- 容斋随笔全文赏析 容斋随笔原文及翻译
- 军城早秋严武阅读答案 军城早秋翻译及赏析
- 滇游日记翻译阅读答案 滇游日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 匡衡凿壁借光赏析及解释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将近酒原文赏析及解释 将近酒李白词朗诵翻译
- 凉州词赏析及全文注释 凉州词拼音版带拼音
- 别董大赏析及解释诗意 别董大拼音版古诗及翻译
- 有没有关于夏天的有趣故事,分享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