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工作真的很好吗?

银行是个大概念,投资银行也叫银行,商业银行也叫银行,商业银行还分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 。
首先把投资银行排除,题主问的肯定是商业银行 。从市场地位来讲,政策性和国有行地位肯定高于其他行,各种培养机制也更成熟、正规;但是从待遇来讲,国有行远不如其他,尤其是股份制和大型城商行,不过工作压力和待遇是成正比的 。
再者,抛开职位谈工作的好坏都是刷流氓,最基层的柜员岗和金融市场部/投行部等银行核心部门岗位是无法同日而语的,后者都是人均创利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部门,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收入也相应的非常高 。
总而言之,即使是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监管趋严的今天,商业银行的平均收入还是高于其他一般行业的,然而就在同样的银行系统里,正式编制和派遣制员工收入差距甚大,国有行和其他行收入差距甚大,核心部门及领导与基层金融民工收入差距甚大,后台人员与做的好的前台营销人员收入差距甚大 。
在银行工作,不能简单说它好或者不好 。银行上班,在外人看来,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银行的岗位也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营销岗位,包括零售和对公业务,这类岗位全凭业绩吃饭,考核的指标很多,每月每季都有忙不完的考核,岗位自由,但是跑业务也很累,业绩好的,即便累,但是挣得多,业绩差的日子就很难受,如果有资源,情况就不一样,晋升空间主要看业绩 。另一类是后台管理岗,包括柜台、办公室、审批等,工作相对比较有规律,考核压力相对较小,但是收入比较固定 。除此之外,银行的其它福利待遇还是挺不错的,包括过年过节费、五险一金、生日费、员工活动等 。大的方面,各家银行都大同小异,每家银行也有各自的特色 。
对于大四生来说,这个寒假,大概是四年来最受煎熬的一个了 。
短暂的假期过后,迎面而来的就是校园春招,对于工作还没有着落的大学生来说,这大概是毕业前可以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
当各大企业的招聘启事铺天盖地而来,不少财会专业的准毕业生们却分分钟犯了难 。毕业后备受推崇的两个就业方向——“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究竟该如何抉择?
网上有不少的写手,或为四大高举“高薪、稳定”大旗的,或为银行大唱赞歌的 。但在你做出相关决定时,有些事,你需要懂得 。
这样的“四大人”,你见过么?
作为财会行业的领军,“四大”一直是财会应届生毕业后的** 。你眼中的“四大人”是怎样的?高大上、工作环境好、发展提高快、薪资高 。
但只有真正进了“四大”的人才知道,在四大的生活只能用“苦逼”这两个字来形容:
他们的工作常常因季节差异而波动,忙的时候堪比投行咨询师,而淡季的时候,又有大把的时间去挥霍 。每天7点多就得奔到公司,接着就是常常一开几个小时的晨会 。要么一天到晚对着excel表格,分分钟感觉眼睛要废掉,晚上加班加到累感不爱;要么忙着做“空中飞人”,各地开会,常常一天忙到午餐和晚餐都忘记,坐在飞机上,还得争分夺秒看报表……而这仅仅是部分“四大人”的工作写照 。
想要在四大能谋求更好的发展,坐上像财务经理这样的职位,没有好几年的审计经验,以及一两张CPA、ACCA证书,完全没可能 。但对于初出校园的应届生来说,无疑,四大是一个用来积累经验,拓展见世面的**平台 。
银行工作并不轻松,巨大的心理落差你能接受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