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在集市里 兴隆黄金集市店( 二 )


往集市里面走,那些记忆里的乡土味道全回来了 。卖大炕席、卖大铁锅、打香油的,这几个行当在城里有年头没见了,但在靠山集全有 。冻柿子、小国光苹果、柴鸡蛋、山蘑菇,想要山货这里也有,摊主的看家招牌基本都是绿色纯天然 。一转身,就能见着有卖老母鸡的摊儿,是村民自家养的柴鸡,还有好几家在卖自家灌的香肠 。在靠山集转上几圈,顿时被这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给吸引了,见惯了城里冷冰冰的购物方式,来到这里只感到说不出的鲜活可爱 。

店铺在集市里 兴隆黄金集市店

文章插图
充满乡土味道的靠山集 。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有村民说,靠山集还有个特点,号称一脚“踹”三省,这里囊括了京津冀三地农货是最大的特色 。平谷的大桃、蓟县的酸梨、兴隆的红果、三河的豆皮、张家口的山药蛋,应有尽有 。逛大集最好出发之前别吃饭,满大集的黏米饽饽、炸丸子、鸡蛋饼、红薯粉儿,逛一圈下来能撑着 。
除了各种吃食外,大集商品覆盖面特广,还有小竹筐、大花布、虎头鞋、花围裙、蔬菜种子、化肥口袋甚至独轮车 。东侧则是一大片卖服装的,各式各样的衣服把整个大集装扮得五颜六色 。
店铺在集市里 兴隆黄金集市店

文章插图
顾客正在集上挑衣服 。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一对正忙得热火朝天的小夫妻引起了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的注意,“衣服5块钱一件,这一堆半袖20一件,35俩,50仨,随便挑随便选” 。这个价格在市区恐怕只能买双袜子了 。记者了解到,他们从河北承德过来摆摊,摊主李冰今年只有29岁,做的是尾货服装生意,“这是我们俩的副业,平时上班,一到有集的时候就过来卖卖衣服,在这里干了两年,不少客人都变成了朋友,有人从北京市里、河北那边过来找我们买衣服” 。
正在选衣服的客人也应和着说:“我们都来了好几回了,从朝阳过来开车差不多要俩小时,最开始是从网上知道有这么个大集的,来过一次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凑的就是这个热闹” 。
祖传芝麻酱 城里人大老远过来买
大集的西侧是蔬菜、水果、调料还有日用品区域 。一股浓郁的芝麻香吸引记者走到了一个卖芝麻酱的小桌子前,但是想挤还挤不进去了,因为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
店铺在集市里 兴隆黄金集市店

文章插图
芝麻酱特别受大家欢迎 。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80多岁的冯奶奶提着两大瓶芝麻酱从人群中满心欢喜地挤了出来,她告诉记者:“这家的芝麻酱是真好吃,我吃完了就要过来买,吃过他家的芝麻酱,超市里卖的那些根本吃不下去” 。冯奶奶说她可是早上8点特意从北京市里坐公交过来赶集,为的就是这口儿离不开的芝麻酱 。别说,这一听就知道,冯奶奶是地道老北京,什么都能缺就是少不了这口儿芝麻酱 。夏天马上就到了,晚吧晌儿懈点麻酱,就着蒜汁拌面,别提多香了 。
摊主马永孝说:“我就是本地人,家里祖祖辈辈都在这卖芝麻酱,到我这已经是第五辈儿了,纯芝麻,没有一点添加,每次都是在家里灌好再带到大集上卖” 。而关于靠山集,他告诉记者:“这个大集,我是太有感情了,有点数不清自己干了多少年了,但是这么多年,这个大集一直都没怎么变,只是秩序比从前好太多了” 。正说着话,隔壁卖水果的趁着这会儿没人,赶紧跑来拿了罐芝麻酱,“他家的芝麻酱特别好吃,我们集上的商户也一直都爱买” 。
逛完这一眼望不到边儿的大集,手里也就不知不觉提满了东西,过了中午时分,商户和游客逐渐少了下来,靠山集村正在恢复半山村落的宁静 。600年的热闹,600年的买卖与传承,都浓缩在了京郊的这个小山村 。这个村子靠着一个古老的集市维持着红火,也维系着京津冀三地乡亲们浓浓的乡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