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蓦然回首”,仿佛命中注定,心意相通 。
踏遍红尘,疲累倦极,转个身,不偏不倚,恰好遇见,惊喜而欣慰 。
很喜欢“那人”,世间独一无二,阅尽沧桑,偏就是你 。
不在华灯盛放之中,不在歌舞升平之场,却独自站在那远离喧嚣,铅华散尽的灯火零落稀疏的角落 。
不随波逐流,不追慕荣华,甘于寂寞,宁静淡泊,不食烟火,遗世而独立 。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诗经 郑风》)

文章插图
3境界
王国维将这四句比作“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的最高境界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孤独与迷惘 。
“衣带渐宽终不悔”,是追寻与奋斗 。
“蓦然回首”,便是努力之后的豁然开朗,水到渠成 。
若形容爱情,唯这一句最佳 。
那一定是心意相通,兴趣相投,知你不喜热闹,便在安静处等你,只须你一回头,便能看到,我一直在这里 。
于词人辛弃疾而言,却另有深意 。
“那人”不随众,不附和,独立安静,自有一种人格魅力 。
辛弃疾,一生致力抗金,沙场驰战,却屡受排挤,宁可寂寞,赋闲在家,也不趋炎附势,与小人同流合污 。
辛弃疾以“那人”自喻,表明自己不可动摇之意志和独立纯洁之人格 。
我个器!一直在人群中寻找她,心有灵犀时……
她却在我的身后,最显眼的地方,在等我来发现她!
这就是她不愿意跟人流而行,而愿意留下来等我,那回眸的刹那心动!
诚邀,以史为诗为解答楼主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但应该诗改成词 。简单说明一下,如果单纯从楼主给出的这句词出发去解读,是有困难的 。所以我认为应该展现全词的风貌,结合词创作的政治背景,这样就才会正确解读这句词 。诚如《孟子·万章下》中的一段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

文章插图
这首词的作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南宋词人辛弃疾,这首词的题目是《青玉案·元夕》,原词如下:

文章插图
为了弄清作者创作这首词时所表达的思想,我可以先对词人作一个简单介绍,然后进一步去探究这首词 。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呼,更有“词坛飞将”之美誉 。辛弃疾生于金国,青年时参加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 。南归后的辛弃疾位卑但未敢忘国,力图一雪前耻,对此向朝廷献言献策 。
但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被迫退出官场的他只能调整人生的目标:在古代的隐士中寻求自己的知音,在民间体验农村生活 。

文章插图
将种”的心,英雄的心,是否会允许他闲下来呢?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然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来源对理想的坚持 。开禧二年,沉寂了四十多年的南宋王朝终于再次北伐,向金国宣战,此时辛弃疾已是66岁的花甲老人 。主战派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但立场的分歧终使他们分道扬镳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 。

文章插图
- 宝宝过冬如何吃出健康?
- 如何加入美团外卖商家 怎么加入美团外卖商家
- 您怎么看待“雷锋精神”,今天的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 余额宝怎么赚钱收益 余额宝如何盈利
- 适至惊蛰,万物苏醒。请诗坛高手以“惊蛰”为题,写一首诗为感?
- 什么是“复古”?“复古”是如何产生美感的?
- 你会如何评价你现在的工作?
- 夏天如何挑选一条适合自己的连衣裙?
- 如何看待网红雪梨的公司在双11一天内成交额破3亿?网红们可以如何深挖自身价值?
- 中国古典文学关于“三”的名言或诗句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