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一、用对比和反衬的描写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
该词用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元宵节观灯的热闹景象,烟花四射、灯火辉煌、凤箫悠扬、皓月当空、鱼龙灯舞奇丽壮观 。男骑高头大马、女乘雕花豪车、穿着被熏香的衣服,姑娘们的饰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她们成群结队、笑语盈盈的走过 。但就在这“众里”,却没有作者要找的“他”,“千百度”的寻找后竟在“灯火阑珊处”独立 。突出了“那人”孤高幽独、淡泊自恃、不同流俗的性格 。
二、先抑后扬,语言凝练 。
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蕴涵了太多太多的情感 。茫茫人海千百遍的寻找,千百次的失望 。而就在“蓦然回首”间的“灯火阑珊处”却意外的看见了他,怎不令人喜极而泣,泪落涔涔 。
这首词写于作者在江西上饶被迫辞职之时,词中所说的鱼龙舞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因仕途之故,所以词中“灯火阑珊处”的他也许就是作者自己 。
这几句词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名作《青玉案》,原作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这首词写的元宵灯节,在唐宋时是观灯赏月的好时光,也是恋爱中男女私期秘约的好时机 。这从宋代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可看出 。
辛弃疾的这首词,上片渲染元宵灯节的一片热闹繁华景况,下片先写众多丽人纷纷攘攘,然后就是这几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章插图
这个抒情主人公在人群中千百遍寻觅自己的意中人,好像没什么希望了;忽然,两眼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分明看到她了,是她!是她!
原来她在这灯火冷落的地方,还未回去,似有所待!
发现意中人的一瞬间,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寻觅的辛苦与失望,期待的焦急和失落,一并汇成刻骨的甜蜜,这狂喜的幸福,给他一整个世界他都不愿交换 。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风格多样 。本词风格偏婉约,情思细腻深沉 。幸福而又心酸的境界,跨越时空,至今令读者感同身受 。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对这几句词有新奇的解读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在此,王国维先生把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人表达爱情的词截取出来,编排在一起,贴切地表达自己对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需要经历的三种境界的理解 。
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章插图
把辛词的这几句词的境界称为第三即最高境界,即在苦觅不遇时不经意间偶然得之,当然,这偶然得之的背后是不断的精进与积累 。
这是王国维先生借词喻事的精妙解读,当不是辛词原意 。他自己也说,这样解读,还怕原词作者不答应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